第127部分 (第1/4页)

“娱乐周刊”在“后天”的首映式结束之后,进行了随即抽样采访,他们一共采访了一百二十三名观众,抽样数据还是比较小的,但考虑到首映式的因素,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这份抽样调查之中,六十四名观众表示“喜欢”这部电影,四十九名观众表示“不喜欢”,而剩余的十名观众表示“还可以、还不错、但没有什么惊喜”;另外还有一组有趣的数据,七十六名观众表示“值得一看,会推荐朋友来看”、二十五名观众表示“不会推荐朋友观看”,剩余二十一名观众则表示“如果喜欢视觉特效大片的话,值得一看,不过不要抱太多的期望”。

整体而言,可以看得出来,观众对于“后天”这部电影的评论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喜欢的十分喜欢,厌恶的十分排斥,中间值的观点几乎销声匿迹,这也是大部分商业电影的典型特性;但推荐电影的比例却十分高,占据了绝大多数,即使是中立派的观点也对视觉特效给予了足够的肯定,这与评论的立场分明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况,着实耐人寻味。

伴随着首映仪式的落幕,“后天”的首批媒体评论也火热出炉,此时已经可以嗅到暑期档的硝烟味道了。(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一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

211 批判盛宴

“精彩绝伦的视觉特效,紧凑有致的节奏控制,幽默风趣的台词对话,高/潮连连的情节设置……所有一切围绕清晰明确的主线故事之上,快速推进,肾上腺素的爆发让观影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仅仅只需要放松心情,投入这一场暑期盛宴!”

“综艺”杂志的专业影评人迈克尔…卡滕巴赫(michael…kaltenbach)给出了八十五分的巨大嘉奖,不仅是分数,还有评论,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赞赏。

整个好莱坞最权威的专业杂志分为两大山脉,“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这两本杂志的观点不仅最为专业,同时也最集中地代表了业内人士的观点。每一年在颁奖季之中,两份杂志的意见往往能够代表潮流走向,他们对于圈内专业人士的影响力也是最为强大的。

当然,除了颁奖季,暑期档之中人们也十分乐意参考这两份杂志的意见。这一次,“综艺”就给出了肯定的认可。

在深度评论之中,“综艺”杂志表示,“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上帝之城’之中展现出了他对镜头衔接和节奏控制的天赋与才华,这一次在‘后天’之中,他则展示了对大场面调度和情绪掌控的能力。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后天’的发挥空间相对有限,施特雷洛果决地放弃了他所擅长的人文关怀挖掘,集中所有精力投入了节奏控制和全局调度之上,为观众展现了一副世界末日的宏图,将恐惧与惊慌之中的绝望通过画面渗透出来,视觉特效与剧情地完美结合,真正地为温室效应的危害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施特雷洛对于细节的挖掘和勾勒依旧可以感受到他的出色之处,在相对薄弱的剧情主线之下。对政/府的嘲讽、对少数族裔的关怀、对世界格局的暗示等等都在细节之中透露出来,幽默而睿智,这使得电影所营造的世界末日更加具有深度,也更加具有讨论价值。

毋庸置疑地,‘后天’是一部成熟的、精彩的、令人欢愉的暑期作品。”

可以看得出来,迈克尔对“后天”的赞扬是全方位的,最后集中体现在了八十五分的评价之上,这对于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来说,着实是十分难得的。不过,正如同观众对“后天”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后天”在影评人眼中自然也没有能够逃过毁誉参半的束缚,与“综艺”针锋相对的是,“好莱坞报道者”对电影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好莱坞报道者”的专业影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