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这是中国西部特有的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陡壁的险峻小丘”。也称风蚀地貌,由沙砾石沉积生成的岩层被千百年来的狂风暴雪抽打侵蚀,逐渐风化变得瘦骨嶙峋。有的头重脚轻象蘑菇,有的张牙舞爪似妖魔,有的仰头摆尾若游龙,有的挤眼弄眉赛鬼魈。这是一片丑陋的魑魅魍魉的雕像群。
走近鬼城的时候,突然我胯下的杏黄大马昂首倾身弹起两前蹄在半空中刨划着,一声惊骇而凄怆的长嘶响彻长空。仿佛是动物们末日来临前绝望的哀鸣。我几乎从马背上跌落。马的嘶鸣未尽,一团巨大的黑影闪电般掠过我的头顶,随即是一股劲风卷起尘烟迷茫。杏黄大马的四蹄一软,“噗”地瘫卧在沙窝里,浑身颤憟着不敢再动弹。而我也从马背上滚落在沙地里。
当我醒过神来,回头寻望天空时,才发现是一只巨型怪鸟向着渐暗的东方飞去。这不是传说中的鹏,而是西北罕见的巨型胡兀鹫。在我初踏沙漠往帖木里克的途中,曾与这种鸟斗得你死我活,没想到又在鬼城邂逅相遇。
一场虚惊之后,我拉起惊魂未定的大马,步入鬼城。
天空由蓝变黑,顿时觉得阴风萧瑟。看来今晚要在鬼城过夜了。我牵马穿梭走向鬼城中央,踩踏在沙地上的声音和马的偶尔响鼻声清晰地在岩壁间反射回响。身旁的雅丹岩层,座座都露出狰狞恐怖的嘴脸,屏声静气地睁着警惕的怪眼打量我这位不速之客。
鬼城中央是一座有点象卧狮的巨大的雅丹岩块。卧狮的腹部开有一个能容一人进出的洞口。从洞口周围凿划的痕迹看,已表明这是人类的作品。洞门口堆着些干枯的红柳枝条,已被风沙半埋。
我把杏黄马在一块尖锐的石块上拴牢,然后躬身入洞。洞内漆黑无光,用手摸不着岩壁。我返身出洞取来一些干柴,进洞划火点燃。火光中看到,洞内能容四个人蹲坐,洞的尽头另有一能进入一个人的小洞口。我朝小洞内看,洞很深,望不到底。火苗旺了,干柴噼叭作响,洞内温暖起来。我的影子投在岩壁上摇曳不定。洞内空无一物,只有一堆柴草的灰烬。
惨白的月光遍洒鬼城,更显得凄凉可怖。渐渐的风声紧了,凛冽的寒风奔窜着撞在鬼城的岩壁上发出呜呜的怪叫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风沙弥漫,月光消失了。杏黄大马不安地跳踏着,断断续续悲咽般嘶鸣,我无法安置这匹马,只能拉近洞口迫它卧在沙窝里。到了半夜,风声愈加紧了,我疲惫地靠壁睡熟。
当我醒来时,洞口已显出昏暗的光亮,已是白天了。但肆虐的狂风暴沙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反而更加疯狂了。杏黄马已被风沙埋住成了一座小山,只有脖子和头颅露在沙外,它的眼睛已被泪水拌着细沙糊住。它已无力嘶鸣,只是偶尔摆动疲惫的头颅,想挣脱暴风沙对它的无情吞噬。它的乌黑而柔软的鬃毛在风中象一面猎猎旗帜。我试着去拉马缰,但大马已无力量站立,它煎熬了一夜的严寒和饥饿,已经奄奄一息。
二十六、魔王追击
估摸到了傍晚时分,风声渐渐息了,风沙小了。我爬出洞口,夜空中挂着朦胧的月亮。我给马塞一块糌粑进嘴,它已不能嚼动,看来它已不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这时,我忽然发现鬼城黑暗的深处,飘浮着游离着一片星星点点的绿萤火。是鬼火吗?听老人们说过,在黑夜的坟墓地里,时常能见到蓬头垢面的小鬼们打着灯笼,忽闪忽闪的在夜里巡夜。我也曾见过夜里的坟间萤火,那只不过是腐烂的骸骨放出的磷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罢了,却从没见过打着灯笼的有鼻子有眼的小鬼。
那片萤火向我游来,幽幽的阴森森的越来越近了,而且传来喳喳喳喳的沙子磨擦声。果然是小鬼吗?是来劫财还是索命?
月光下我终于看清,是狼群!它们象一支机智而神秘的游击队,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