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跟她们离婚,带过来在咱这不成重婚了吗?!……我也没想好到底怎么办,唉……”

在林微眼里,麦哈德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鸟,在北京和科威特两地飞来飞去。她看不到与他最后的落脚点在哪,或许根本不会有落脚点。

林微在对这段异国之恋完全没有把握的时候,就先给自己切断了后路。就像她说的,她是那种在没有结束一段感情之前绝不会轻易接受新感情的女人。她甚至觉得,她和老宋的婚姻走到这一步是早晚的事,只不过麦哈德的出现给了她勇气,帮助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仅此而已。

第三章 征婚启事 6。

与麦哈德共同生活的三个月里,林微是快乐的。他们像小夫妻一样享受着悠长的浪漫时光。她让他每次来不要再住酒店了,她说那样的感觉更像是偷情,而不像家。她把他安顿在自己的家里,给他做好吃的中国菜,让他以最感性的方式融入中国,全方位感受一个知性女人的中国味道。

麦哈德一走,林微又重新陷入了无边的孤独。

林微觉得自己对麦哈德的感情更多的不是想念,尽管在一起的时候她很爱他,但没有他的日子,她只是独自品尝自己这份孤单。如同与老宋分居的那些日子一样的孤单。她不知道遥远的麦哈德是不是也有着同样的孤单——在他陪在两个太太之间周旋的时候,在他尽享他的天伦之乐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孤单的吗?会不会想起她?

林微有时难免也会感到不公平。

自从接受了麦哈德,她的生活总有一种一叶障目的遗憾和不甘。从上一段的婚姻桎楛里刚刚抽离出来,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下的单身的自由,就为自己重新打造了一副枷锁——这,难道就是她林微的宿命吗?

在身边一些好友的极力撺掇下,林微也在网上发布了征婚的帖子。一是她觉得这种形式是自己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新鲜,刺激,好玩。即使找不到自己中意的也无所谓,就当一乐;再有,她也想通过征婚测验一下自己的魅力指数。

没想到竟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完全出乎她的预想。

这里面当然不乏像她一样出于新鲜感或是到网上那个找乐子的,大部分还是“真心想成家的男士”居多。前面那个替朋友的孩子来找她看病的男人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林微终于从另一个朋友那里打探到,那个得了绝症的孩子,其实正是这个男人的亲生骨肉。他应征的目的,无非想为孩子的病拉关系,其用心虽谈不上险恶,却也是昭然若揭。——况且,这男人根本就是一个有妻子有家庭的已婚男人,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

还有呢……林微见过的一个搞房地产开发的男人,号称在这个城市有三套房子,可一见面,却用征询的口气小心地试探她:“以后我们可不可以先住在你那里?……”

另有一位大学年轻的副教授倒是干脆,勇于坦承自己没房、没车、也没多少钱,他声言更在乎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充实,副教授侃侃而谈,把社会上务实主义的人生观贬得一钱不值,抨击得体无完肤,最后,他一厢情愿地向林微发出最后通牒:

“如果你认为我们可以继续交往的话,我们的财产首先要经过公正,各人归各人的——你看行吗?”

林微当即甩下一句:“我看你不行!”掉转身就走。

林微想:这都什么人啊?——早知道一下子征出这么多让她哭笑不得的不靠谱的人,当初无论如何不该在网上发出那个帖子。

为了躲避接踵而来的陌生人和麻烦事,林微换了手机。还是有人从各种渠道打听到她单位的电话,冒冒失失地打过来,希望与她面谈。林微想,总不能把单位电话也换了吧,自己又不是院长?!

现在的林微,一心一意沉浸在对科威特的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