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5页)
经固定为一种顺理成章的程式。所以每次到了该结账的时候,别的同学索性连样子也不用装了,坦然如花费公款。人都说,吃人家嘴短,而甘兰的频频做东却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实际的回报。对甘兰不领情、看不惯的,依旧不领情,依旧看不惯。甚至于后来主动向校方检举揭发她的同学中,有不少都是吃过甘兰的人,次次都不落空的更不在少数。
在那样一个男女思想相对禁锢和保守的年代,大学里的公开恋爱还被视作异类。远不像现在,中学校门口的公交站台上,随处可以见到穿着校服搂抱拥吻在一起的男生女生。你若对他们投以侧目,那只能说明你的少见多怪,说不定还会招来当事男女的鄙夷和嘲笑。甘兰她们那个时候思想要单纯得多——即便班上有一两对相好的,也都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把自己埋藏于半地下状态。
甘兰竟然找了一个黑人留学生,每天在校园里手牵着手晃来晃去,或是坐在他自行车的后座上,将身体的曲线严丝合缝地紧贴在老黑结实的后背上,以风驰电掣的速度,一路招摇过市……成为校园里最惹眼的一道奇景。
学校几次下决心要拿下甘兰,但碍于她的家庭背景确实能给学校带来真实的利益,最后都手软了。学校对甘兰的所作所为基本上睁一眼闭一眼,由郑重的警告改为温和的提醒。更何况,甘兰即使不怎么用功,课业成绩也是门门最优秀的,完全凭了她的聪明。演讲、体育、交谊舞等比赛,由于有甘兰的参与,也屡屡为学校争得过荣誉,这就让校方更奈何她不得。
甘兰性格里有一种不羁的东西,这让她身边始终形成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力挺派和拍砖派。两派的势力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心甘情愿为甘兰战斗了四年。
八十年代的中后期,甘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国家部委上班。甘兰进进出出仍旧是一身前卫的打扮,与死气沉沉的衙门口气氛简直格格不入。上级领导找甘兰谈话,希望她妥协,改变自己以适应大局环境。说没几句把甘兰说福�恕�
领导最后威胁说:“甘兰,你是要你的个性,还是要工作?”
甘兰想都没想便接道:“当然要个性!”
甘兰一屁股坐在了领导的办公桌上,点支烟,悠悠地吸起来,烟雾在深入抵达肺部以后又缓缓上升,直抒胸臆。
结果可想而知。
甘兰最终辞了这份令无数人羡慕的稳定的工作,一猛子下海去了深圳。
……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解药 3。
没有人知道她在深圳的几年是怎么过来的。每当有人问起甘兰独闯南方打拼的感受时,听到的总是她轻描淡写的回答——
“过得无比好啊!”
她从不让人看到她带着伤奔跑的样子,像一头被围猎的野鹿。没有人知道,她每月仅靠着二十几元、至多不过七十六元的生活费支撑着活下来。她清楚地知道在她周围全是些嫉妒的、仇恨的眼光,盯着她,正等着看她笑话。
她不会让这些人得逞的。
甘兰好像永远是那种走在时尚前沿的人。她不缺钱。她有很多钱支持她过那种穷奢极侈的生活。她为此感到满足和欣慰。甘兰现在的老公是她在深圳时认识的,国内最早一批投身房地产的商人。照甘兰说的她是“用了一点小小的计谋”把老公弄到手的。——具体使了什么样的招数和手段,甘兰没有细说,别人也不便猜测。也许这只是她的一个故弄玄虚的玩笑而已。甘兰自己说她有旺夫运。老公为此很感激她,挣了钱当然也舍得往她身上花。
还是在1996年的时候,甘兰给自己的定额消费是:每天必须花出一万块钱。所有的高档消费场所、商场、酒店,甘兰都是常客。她可以在任何一家商场享受会员才有的打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