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把孤独作为一种境界。当它被孤舟所承载之时,便实现了美学的摆渡,成为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我感到我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一次重要的顿悟。我为我的发现和顿悟而激动不已。今夜难以入眠。干脆重又回到船头独坐。船板呯呯乱响,小舟一阵晃荡。星光下,我看见小舟荡出的波纹在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无限扩展,无限扩展。这是我向整个外部世界发出的友好讯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河流四季(1)
春天里的河显得风姿绰约。它尽情地展示自已的柔媚与水灵,同时也以自己的柔媚与水灵去浸润河以外的一切生命。这样,整个世界因河而鲜活。
河从岷山深处一路走来,来自远方,又走向远方。它一直不紧不慢地走。穿山过峡,起起伏伏,浅滩是少不了,但更多的是称之为沱的那些河段。沱的水面相对宽阔,水流近于静止。它与滩的交替出现形成河的生命节奏。河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是大海。但大海太遥远,像是宗教徒心目中遥远的麦加、耶路撒冷和布达拉宫。因此沱与滩构成的跌宕像极了河在朝圣路上的一步一叩。然而这河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宗教情结,它眼下最想的还是尽快投入嘉淩江的怀抱,心情迫切如怀春少女。
河有广大的势力范围亦即流域面积。春天到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河流进了这广大范围内的草丛、树林和庄稼,停在植物的茎脉和叶片之上。这正好与天上下来的雨水运动方向相反。向上。向上。始终向上。向上流动的河与天上下来的雨同样地密集、滂沱和恣肆。这显然是对牛顿伟大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嘲讽和质疑。
春风又绿江南岸。人们在春天里的河岸踏歌而行,被越来越饱和的绿色所感动。但人们都在一次次地重复古代诗人的错误——因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绿是表明河对岸实施了占领,这与风毫不相干。风只会在冬天榨干植物们的水份。必须说明的是,河向岸上的流动只是不经意间的分心和走神而已。它知道它的大方向只能始终向东,向东。
那一年春天的河边站着一个孩子。他在河边放纸船,捉小鱼小蟹,看*着身子的船夫哼哟哼哟地喊着号子爬行,看一片又一片白帆飘飘摇摇地消失在天之尽头。被流动的河水所激扬所引发,他的想像一层层一簇簇在心头绽开,如草地上那些摇弋的花朵。
夏天的河最难让人捉摸。一夜风雨雷鸣让河受孕,身子转眼就几十倍地膨胀。强大起来的河立即变得骄傲,甚至极其狂妄。这时,它记忆中曾经受到过的一切蔑视都被重新记起,强烈的报复欲望渴望着宣泄和释放。于是,它以浩浩荡荡的水势席卷一切,扫荡一切,创造和改变着它的历史。
猛涨的河水成了炫耀武力的载体,一河浑黄的大水俨然是凯旋归来的胜利之师。渣滓和泡沫在岸边打漩。顺流而下的大树,快要散架的猪圈,漂浮的茅草屋顶,一根根漂木,都是它展览示众的战利品。绝望地挣扎着的小猪小狗,还有无奈地随波逐流的木船,都是被它押解的俘虏。
夜色降临,大水给人们带来的激动和不安并未消解。堤上灯火通明。人们聚在老槐树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讲诉过去大水惹下的祸事。河风挟着 人的凉意从平坝掠过。天边隐隐响起哗哗之声,人们说这是在吼天河水。这更显得有什么不祥笼罩在头顶。那些躲在大人影子里的小孩子对河越发越敬畏,总感到在即将到来的灾祸进逼之下无路可逃。
大水终于退去,几天之后已清澈如常。但即使这时的河水也比春天丰沛了许多,并且这种丰沛的水势还将持续整个夏季。这有点像分娩后的少妇,太多的营养使其*,再难恢复孕前的身段。
当年那个在河边放纸船的孩子依旧瘦弱,但个子已接近一个大人。河对他而言是与生俱来的诱惑,不可抗拒。近看柔媚之姿,远观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