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3/5页)

文地理、术算、文章,分门别类,一个县学,至少得配十几名先生,二百座县城所需要的教授人才,保守估计,都得三千人,以朝廷如今的底蕴,没有世家的帮助,这三千人可不好找。

问题的关键,不是建立,而是愿意授课的人才,别说三千,撇开世家的话,朝廷如今能够拿出三百这样的人才都够呛。

而且,世家的态度不得不考虑,要知道如今刘协治下,九成以上的官员都是出自世家的。

“此事宜缓不宜操之过急。”沉吟片刻后,贾诩斟酌着自己的话语,看向刘协道:“一年的时间太短,臣以为,可以将这个时间,延长到两年乃至三年,朝廷也可以做出更多的准备。”

“准备?”刘协看向贾诩,微笑道:“朕就知道,文和定有妙计。”

“非是妙策。”贾诩摇了摇头,苦笑道:“此事太大,要收拢足够的人才,陛下当先为此事张目。”

“如何张目?”刘协笑问道,所谓张目,就是造势,但如何造却是个问题,这事不能靠情报机构来办。

“臣以为,可将这雕版印刷术,交由诸侯一同来推广。”贾诩笑道。

“交由诸侯?”刘协怔了怔,随即笑道:“妙。”

看起来,是便宜了诸侯,但这雕版印刷术送出去,这天下世家的压力就不在刘协一人身上,而是所有诸侯一同承担,而且诸侯还不得不接,毕竟若是迫于世家的压力,不将此事推行的话,那等于将寒门乃至大量有求学之心的人,往长安赶,但如果推行,他们就得跟刘协一起面对天下世家的压力,而刘协虽然将利益放出去,但这个名却是留下来了,看起来吃亏,但却是等于将朝廷的旗号这样堂而皇之的插到诸侯的地盘上,为朝廷吸引大量寒门人才,就如贾诩所说,两三年之后,朝廷能够借此事,收拢大批人才,到时候就算全部世家罢工,刘协也有足够的人才添补上这些空缺。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敌

兴平三年(公元196年)初,就在天下刚刚经历了一年的混战,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之时,长安的一纸诏令传遍天下,随着这一纸诏令而出的,还有一本关于印刷术的详细制作工艺和方案以及一张榜文,引起了天下人的关注。

当今天子重视工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在天子的推行下,这工业也着实不断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从最早的桌椅,到后来的汉兴犁,然后再是精盐,虽然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但人们的生活却在不断受着关中的影响,就算诸侯想要削弱朝廷的影响,却在这些方面,不得不接受,没人会拒绝更好的生活,诸侯也一样,也因此,榜文一出,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而且朝廷还专门派人在各地为百姓宣读。

不过这一次研究出来的新东西,却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

大致意思就是朝廷研究出了印刷术,可以大量印刷纸质书籍,为能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明理,朝廷已经联合皇家商行在关中、西凉、南阳乃至河套地区各乡建立起了学堂,无论什么出身,只要愿意,都可进入学堂求学。

至于收费,也便宜的令人咋舌,一名学子,每年除了食宿费用的五百钱之外,所需要的授课书籍,仅要一百五铢钱,同时号召天下诸侯共同推广印刷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学问。

同时皇家商会会在各州主要郡县建立大汉书局,出售各类书籍,而且价格也便宜的不像话,一本论语,如果想要从世家手中拿来翻抄、撰写,就算世家愿意,不但要欠下老大的人情,还要支付一笔不斐的费用,但在书局中,论语一本五大钱,其他的书,只要不是今人撰写的,都十分便宜,多的也不过二十钱左右,而如同蔡邕、郑玄之类当世大儒的书籍,价格则普遍高一些。

倒不是说这些人的书高明,榜文上言明,其中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