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2/4页)

还有一个拥有私人军队的特权。

最严重的事情可能还是郭嵩涛根本没有按照唐宁理想中的把“资本权力”和“公民权力”分置为上议院、下议院以达到平衡,而是让下议院的权力大到无法制衡的地步,上议院形同虚设。

老郭本人更是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他把曾国藩、恭亲王、景寿等原军机大臣都放进了上议院,可能是唯一对民选总理的制衡力量。下议院的选举是同时进行的,年仅25岁的曾纪泽不负唐宁的期望,居然取得了多数党党魁的地位,这位李鸿章的老冤家也许也能起点作用。

到这个时,再控制皇族已经没有意义了,唐宁授意9岁小皇帝和太后身边的侍卫跟“主子”明言,他们自由了,可以自己雇佣侍卫,等太后雇佣的侍卫到岗之后,这些“保护”了他们多时的人就会离开。

慈禧太后多能干的人,很快她就雇佣了自己的侍卫,等那些可恶的老侍卫队走人之后,她象征性地在自己人的保护下到北京城外溜了一圈,表示自己真的自由了,然而,权力已经完全失去,这个时候就算揭露某外国势力的阴谋还有什么意义?随着大清言论自由的扩散,慈禧就算是傻瓜也知道了温莎财团是那场政变的幕后黑手,她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温莎财团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民选总理,难道这一切都是表象?

根据老惯例,新元首上任,那些边疆军团的统帅都得回京诉职,包括哈萨克地区的石达开、蒙古地区的李秀成和黑龙江的左宗棠,其中,左宗棠跟李大人是老朋友,最是放得开,刚刚到京他就从老朋友那里得知,自己将成为国防部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后面的好戏你就知道李大人是如何上位的,当然是宣扬民族主义,把中华民族传统发扬光大,公历什么的当然得改回来,再次回到农历时代,甚至把以皇帝年号纪年的传统都搞回来,1865年即将结束,那就算了,从1866年起,算“大治元年”,取意天下大治,历史上的同治帝变成了“大治帝”。公历的春节什么的才实行了这么一会儿又被废除掉。

为了帮胡庆余堂洗地,正在实行的全国性验药行动被悄然终止,这是最让郭嵩涛纠心的事情,不过,他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谁让他选择了真正民主的道路呢?民主从来就不是一定会比**做得对的,得看谁在那里操盘了。

儒家教育出身的人很少会看得起商人的,原来迅速提高的商人的地位被迅速贬低,持枪权等在某些民选巡抚的省份已经实施,李鸿章是主张禁枪的,并得到大多数习惯了传统统治方式议会的支持,总理的法案很有可能被下议院通过,宪法规定,只要下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上议院根本没有否决权。

大清原来还实行初等教育生雇佣率退税政策,这个退税倒是没废,可是李鸿章内阁的教育部提出了更改科目的法案,原来唐宁亲自指定的教材中的在日本人看来超经典的全球简史被换下,国学被换上,而且国学的内容每一个都算一个学分,几乎只学国学就算通过了中等教育,这个东西让唐宁看得直摇头,李大人的“洋务运动”精神真不彻底。

李鸿章的洋务精神当然是强大的,不过他在大选中为了讨好儒生使出这一招来,这根本不是他本人的本意。到此为止,郭嵩涛还是原则上支持民选总理,但他开始担心改变这个唐宁亲自制定的政策会惹怒大清国真正的前任元首,幸好,唐宁对此仍然没有反应,林菲尔小女王都气得摔杯具了。

为了打压原来的大清舆论之王《大清新闻报》,李鸿章内阁马不停蹄地出台了废除《大清新闻报》政府报章的官方地位,却经常将国家重大政策首发在胡光墉办的《大公报》上面。大清皇家电台还被勒令更改名字,不得叫大清、皇家之类的名字,接到这样的通知,唐宁指示将名字改为“bbc中文广播”。李鸿章听到这个名字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