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3/5页)
仅仅只是纸面上的计划,到目前为止,人员没有到齐,装备还在全力生产,组织建构和人员都还在调整磨合,初期的训练也才刚刚开始。
推着事情朝前走的同时,李肆也在回头看。青浦和佛冈两战的经验教训太多。
在总结会上,范晋、方堂恒、王堂合等青浦之战的指挥者,首先提出来炮兵不足的问题。李肆这边也在反省自己的佛冈之战里,炮兵使用不当,没能发挥足够的作用。另外一个大问题,还在于炮兵火力不足,没有开花弹,相当于欧洲人九磅炮的轻炮,还没办成为“战争之王”。
这个问题就得留待将作部去解决,单独组建炮翼,任命王堂合为翼长,也是解决炮兵运用问题的举措。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防护不足。青浦和佛冈之战里,清兵能对司卫造成有效杀伤的手段有三个,弓箭、骑兵和大炮。除开骑兵和大炮,两战里,战死一百六十多人,受伤三百多人,竟然有接近一半是弓箭造成的,所以这单兵防护,就必须认真考虑。
这就是眼下在鸡冠山营地里,那队正进行实战演练的司卫,脑袋上会有钢盔,身上会有竹藤护甲的原因。钢盔的样式比照后世英军的外形,但帽檐更宽,还向下倾斜出一道弧线,用来防护抛射的箭矢。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竹藤,编织为护甲,又轻又坚韧,防护百步外的一般箭矢足够。
原本李肆还考虑过钢甲,可现在钢铁产量不足,而且都用在了扩展机械产业上,所以暂时还无能为力。
“三营若成,广东尽在我手。纵然康熙老儿调四省官兵围剿,老夫看也落不到好。除非他以对付葛尔丹、三藩和台湾之心,来重新看你李肆。”
见到这哨司卫稳步向前,段宏时信心十足。
“那现在……康熙老儿,到底看到我没有?”
李肆还有些忧虑,朝堂和康熙的第一波反应已经从京里传回来了。就表面来看,他、胤禛和广东官场的遮掩,似乎全然奏效了。
“不管看没看到你,这都是雷雨之前的和煦暖风,广东……应该已是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段宏时却很清醒。
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李肆,绝不作反贼!
() 佛冈同知衙门,莫文宁正在悠悠转着圈。哪处墙要粉刷,哪处地板得重新铺石,哪处隔断得重新布置,他都要亲力亲为。风水很重要,他从广西穷地的知县迁为这半府之尊,靠的就是风水。
当然,莫文宁也承认,除开风水,广东官场大面积退潮,也让他占到了便宜。三个月前,雍亲王来广东兜了一圈,据说发生了不少故事。之后朝廷就将广东严管起来,当地官员有关系的调走,没关系的告病,一下子空出了不少正印官缺。他也得以从广西那穷乡僻壤,挪到了靠近广州的繁华之地。
“东翁,这一番整治,怕是得要几千两银子吧?”
听到莫文宁还要在衙门后修一座八卦兜风园,师爷皱起了眉头。
“佛冈虽然小,总不是广西那般贫瘠之地。本馆到任的规礼,怎么也得上万两银子,否则这同知岂不是连知县都不如?”
莫文宁不以为然,这大清的天下,官老爷到哪里不都是被香火供得足足的?几千两算什么?他自认为自己还不是个苛厉的主,顺行就市而已。
“可这广东,据说规矩不一样。为东主打前站的人说,这里可不好伸手。”
师爷欲言又止,这东主向来跋扈惯了,不好说得那么直接。
“什么规矩?在这佛冈,难不成老爷我说的话不是规矩!?之前不是查过了么?佛冈没什么要紧的宦绅,你且再去查来,看是不是另有奸人作祟。”
莫文宁恼了。以他的经验,该是有什么黑恶势力在把控佛冈,另立规矩。可这种势力,只要背后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