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4/5页)
信仰是摆正人的位置,信仰源自人对不可知的畏惧。所有人,天xìng本就是有信仰的,至少有信仰的碎片,事实很简单,人之于世界,总是渺小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即便在李肆前世的无信社会,人们嘴边经常提到的“人品问题”、“运气”,这其实就是信仰的冰山一角,冥冥中自有上天cào纵一切,而人们并没有窥得全貌。
李肆很感谢自己当记者时的老师,同时也感谢自己采访时遇到的不出名的儒家学者。前者以自己数十年的亲身经历,讲述无信社会的恐怖,后者对李肆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对官儒的反思。两边凑在一起,让李肆在跟段宏时jiāo流时,对信仰一事,理解颇深。
无信的社会,无信的思想,否认不可知,更反对将不可知寄托于一个人格神。无信者始终认为,有一个完美诠释一切的东西能被自己握住,自我封神。
这思想根基代表着人的一种渴盼,从另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依旧敬畏于上天,希望握得非凡之力的诠释。可问题就在于,无信者实际做的时候,将愿望当成现实,将正在进行时变作完成时,他手里握的东西,就已经能完美诠释一切,他自己,已经就是上天,就是神。
因为无信,因为愿望当作现实,所以官儒乃至满清时的理学,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气息浓厚得无与伦比,最终将华夏腌成了酱缸。
李肆要打破这酱缸,要扭转华夏坠入深渊的命运,在思想上,最核心的工作,就在于救回这信仰。
而这个工作,首先要从反官儒和理学做起。华夏的上天,先是被董仲舒为发端的官儒篡夺了人格神xìng,接着又被理学进一步篡夺了不可知的敬畏,这二者都是敌人。
“这个问题,没有惊世骇俗之语,难以涤清,你能听得下去么?”
李肆问徐灵胎,他依旧有些担心,徐灵胎和他一样,也是个秀才,如果思想依然禁锢在四书五经里,他就是对牛弹琴了。
徐灵胎眼珠子滴溜溜转着,郑重点头。
“这,就要从官儒,嗯,就是董仲舒那一套说起……”
李肆说,上天不管有没有意志,那都是咱们凡人所不能知的事,愿意以无意志的天理,也就是天道来看也可,愿意以有意志的神明来看也可,这二者只是角度不同。
这说徐灵胎承认,儒士信道信佛,这之间确实没什么抵触。
李肆接着说,但是官儒呢,一方面承认上天是有意志的神明,一方面却以人道篡夺了上天的神xìng。从这一点来看,官儒的本质就是虚伪的,至少在董仲舒之前,道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话,儒家是不认的,儒家的本源,只论血脉宗的人道,同时认为这人道就是天道,并没有竖起上天这个神明。
由此可见,至少秦汉时代的华夏,承认上天的神xìng是主流思想。董仲舒尊儒,也必须批上这层皮。
“看看《chūn秋繁lù》是怎么说的……”
李肆开始分析起这本书,这不是他所知的东西,而是从段宏时那搬运过来的。
作为树立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理论的《chūn秋繁lù》,将人比作天,这是儒家,准确说是以董仲舒为发端的官儒妄自尊大,为附和皇权统治需要而切割天人的典型体现。弯弯绕的理论很有水平,首先强调上天的无上权威,说上天是有意志的,巴拉巴拉,就跟基督耶稣一般,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只看到这,还真要以为看到圣经了。
可接着董仲舒笔锋一转,上天按自己形体造了人,人跟上天构造一样,因为yīn阳啦,五行啦,所以,人就是一个小的天,而人道就体现了天道。人行事得天喜就有祥瑞,惹天怒就有天谴。到这里董仲舒就用人把天顶掉了,还塞进来了带着家味道的人xìng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