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析国内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担心小白抢先回国,便自动请缨截杀小白,终于在即墨赶上公子小白,提箭就射,小白应声倒下。谁知道小白装死,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勾子。蒙骗了管仲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终于赶在兄长公子纠之前。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臣是个平庸之辈,现在国君施惠于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国君的恩赐。若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不行,还得请管仲”。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客观地说,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终于在几次交涉中说动了齐桓公。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当即派兵进攻齐国,双方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在齐国压力下,鲁国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管仲平安到了齐国。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经过几番讨论和实践,桓公认为管仲确是治国之奇材,不久就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对外,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在管仲近30年的苦心经营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 不久管仲病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