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页)

公心思,顺势抓住时机,开始向齐景公进谗言。劝景公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齐景公似乎也预感到田氏势力太盛,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田穰苴辞退了。田穰苴无辜被免职,心情不免郁结。毕竟,他成为齐国的大司马,并非凭借田氏家族的势力,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如今,他却成了四大家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竟因此抑郁成病、一病而亡。

田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其墓在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

《司马穰苴兵法》记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策略,并直接影响了稍晚的孙武和后来的吴起。

兵家圣祖孙武子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著有《孙子兵法》,后世称之为“兵圣”。

孙武出生于齐国的田氏家族,其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完,因避乱逃到了齐国。齐桓公闻知其年轻有为,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公子完在齐国定居后,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故又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即是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今山东莒县)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守乐安。后来,孙武的父亲孙凭也成为了齐国的名将,官职一直做到齐国的卿。而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族叔。田书给孙儿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意思是能止戈才算是武。出生于军事家庭的孙武自小受到浓厚的军事战争知识的熏陶,也受到各种先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渴望探求作战的制胜之道,以便将来能超越父辈,大有作为。他博览群书,学习黄帝的作战方法以及商汤、西周的一些军事名家的作战史实,并从中总结出作战策略及作战思想。公元前532年,齐国的贵族田、鲍、国、高四族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及斗争。孙武是田氏的后裔,祸乱自然波及到他,面对这种复杂而险恶的形势,孙武不愿纠缠其中做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牺牲品,继而产生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念头。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到了吴国。从此,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结为密友。此后,孙武便隐居于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的穹窿山,一面浇园种地,一面潜心钻研兵书。也就是在这里孙武写下了传世不朽之作《孙子兵法》。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夺得吴国王位,称阖闾。阖闾胸怀大志,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的同时,他还广泛的搜罗人才,立志要称雄天下。伍子胥便借这个机会向阖闾推荐了隐居的孙武。孙武见到吴王后,把自己撰写的兵法十三篇呈献给了吴王。吴王看罢后,赞不绝口,但他却想考验一下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于是便有了练兵斩美姬的故事。

孙武把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分为两队,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搬出铁钺,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