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3/4页)

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荀子名言摘录: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意识超前的邹衍

邹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 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邹衍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当时的齐国国力强盛,欲称霸天下,齐宣王和后来的齐闵王野心都很大,闵王犹胜,不仅要称王,还要称帝。而邹衍的一套学说,正是为新的统治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他本人及其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高度重视, “是以邹子重于齐” 。被赐为上大夫。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为“西帝”。但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他不得不接受苏秦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然而他的野心却有增无减,竟发展到要“为天子”的地步,性格变得日益暴躁而骄纵,后听取了燕国间谍苏秦的建议对外连年征战,扩充国土。引发各国的强烈不满,最终成为了众矢之的。魏昭王以田文(历史上的孟尝君)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邹衍被迫离乡。恰在此时,燕昭王招贤纳士,各国人才争相趋燕。在这种背景下,邹衍离齐入燕。据说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邹衍在燕主要从事的是发展生产的工作。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闵王被杀。燕昭王死后,由燕惠王继位。惠王与昭王不同,对于先朝旧臣并不那么信任,于此同时燕齐局势逆转,加之邹衍又是齐人,故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后世用“六月飞霜”来形容这起冤案,后终于得到昭雪。这时,齐闵王已死,齐襄王早已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荣局面。身遭大变故的邹衍,思乡情涌,归心似箭,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其后他曾作为使者在赵国见到平原君,平原君府中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邹衍的重要学说分为“五德终始说”和“大小九州说”两种学说。他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邹衍说:“终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