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你以为如何?”贯珠者劝谏齐襄王说:“大王不如下令嘉奖田单,说:‘寡人忧民之饥,田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田单解裘而衣之;寡人爱护百姓,田单亦爱百姓。田单真是寡人称心如意的大臣啊!’这样,田单的恩德就变成您的恩德了。”齐襄王觉得这是个取代田单威望的好办法,高兴得连连称善,命赏赐田单牛酒。过了几天,贯珠者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上朝时应当礼让田单,赞扬他体恤百姓的功德,然后把百姓中的饥寒者收养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齐襄王派人到闾里间私访,人们都说:“田单之所以爱护百姓,原来是齐王教他这样干的。”
齐襄王的威望提高了,对田单的猜忌也减少了许多。可他手下这有九个佞臣,整天聚集在一起中伤田单。他们对齐襄王说:“田单以一人之身而牵动万乘之君,与大王您君臣无异,上下无别,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贤下士,肯定心怀不轨,希望大王及早除掉他。”九个人七嘴八舌一挑唆,又勾起了齐襄王的隐痛。什么君臣无别,我非要在田单面前抖一抖威风,折辱他一番。第二天,齐襄王怒气冲冲地说:“召国相田单!”田单早就觉察到齐襄王的心思,颇有春秋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触,见齐襄王发怒,赶紧免冠、徒跣(光着脚)、肉袒(袒露肩膀)向齐襄王请罪。齐襄王耍够了威风,满不在乎地对田单说:“其实你并无罪,这是你做臣子应该遵守的、我做国君应该享受的礼仪,如此而已。”
大臣貂勃见襄王如此羞辱田单,质问说:“大王自以为比周文王如何?”“我不如周文王。”齐襄王有点莫名其妙。“比齐桓公如何?”“也比不上。”“对呀,我当然知道大王不如二人,可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大王您得安平君竟直呼曰‘单’,怎么能讲如此亡国之言?”见齐襄王愕然,貂勃接着说:“燕人兴师,社稷倾覆,先王不能守国,逃避于莒城深山中。安平君以即墨三里之城,敝卒七千人,复千里之齐国。当初若舍弃莒城而自立为齐王,田单和大王同是田氏子孙,又有定国之功,齐人必群起拥戴。可安平君遵守道义,栈道木阁而迎大王于莒城。现在国家安定,大王竟直呼安平君曰‘单’,即便是三岁婴儿也不会这样做啊!大王赶紧杀九佞臣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家就危险了。”像齐襄王这样平庸的君主往往是遇贤臣则贤,遇奸臣则恶。貂勃的一席话使齐襄王恍然大悟,下令杀掉了九个佞臣,又将掖邑(今山东莱州)万户加封给田单。
田单以一小吏身份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得失荣辱。反间易将,火牛奇袭,创造了千古复国神话。田单自然也跻身成为战国军事奇人,为后人所敬仰。
高风亮节的鲁仲连
鲁仲连,生卒年代不详。生于茌平县,卒于新城(今桓台县)。战国末期齐国名士,稷下学派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
幼时的鲁仲连在稷下学宫曾从师徐劫,专攻“势数”之学。因为他勤学善思,博闻强记,所以颇为老师喜爱。尤其是他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很小即以辩才闻名遐迩,为时人青睐。当时的齐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他十二岁驳倒田巴以及三次责难盂尝君的故事。田巴是稷下学宫赫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十二岁的鲁仲连却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告诫他“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提醒他国家危机四伏,形势紧急,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是毫无意义的,“有似枭鸣”,和夜猫子叫没什么区别。最后田巴在鲁仲连强有力的驳斥下心悦诚服,不但当着徐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