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4/4页)

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采用之,定为水德。以为水德之治,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则其所系岂小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陷入了机械论。至于秦始皇的“水德之治”,则错不在邹衍。“大小九州说”是说神州(中国)内的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还有同样的八个大州,连神州算在一起是大九州,这才是整个天下。这个说法不是考察来的,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是无法考察的,而是邹衍推断出来的。这个“大九州”论,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的景况,但以当时的情况看简直无法置信,也不知道是大智慧还是妄言凑巧而已。

邹衍晚年仕于燕王喜,从公元前251年活动不见于记载,便无从得知,或许是已经仙逝了。

刀锋上游走的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战国奇人鬼谷子的学生,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苏秦少有大志,想有一番政治抱负,曾求见周天子,可惜无人引荐。后变卖家产致力与仕途,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落的身无分文,只得回到洛阳老家。父母看见他的落魄寒酸样遂臭骂了他一顿,妻子连眼皮都不抬一下,继续织她的布。腹中饥饿的他央求嫂子给他做饭,嫂子转身就走。把苏秦郁闷坏了,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从这以后,他发奋读书,钻研“周书阴符”,竟然刻苦到悬梁刺股的境界,前文有提及。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在有所收获后,他决定重新出游。至秦,不被用。苏秦一怒烧了进谏的竹简,后经过思量来到相对弱小的燕国,他向燕文侯陈述了燕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功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赵要功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于是,苏秦建议燕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肃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亦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到韩,游说韩宣王;到魏,游说魏襄王;至齐,游说齐宣王;又往楚,游说楚威王。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时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得知,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