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2/4页)

第三点。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而三晋和楚国派兵进驻加以扼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这是第四点。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怎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这是第五点。因此,取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没有祸患了。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也就必定无法控制上党了。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与出兵而担忧其不能返回比较起来,哪个有利?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公元前271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正在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睢的看出他的目的,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趁着这个机会劝说秦昭王取消了这次攻伐计划,并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昭王大喜。范睢还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浮华。于是秦昭王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

公元前266年,穰侯死于陶邑,后葬在这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穰侯魏冉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以广其陶邑,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的。其次他威震诸侯,富可敌国,对秦王政权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他的倒台是必然的。然其连年东伐,攻城掠地,提拨白起,为秦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不可小觑的。

大难不死的范雎

范雎(?—前255),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早年家贫,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

范雎当初本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大怒,命人将范雎抓来,严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体鳞伤,肋折齿落。范雎惟恐性命难保,便屏息僵卧,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动,佯装死去。舍人误以为范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饮酒的魏相。这时,魏相正喝得面红耳热,便命仆人用苇席裹尸,弃于茅厕之中,让家中宾客轮番向席中撒溺,故意凌辱范雎,以戒后人。范雎知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只得咬牙强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从苇席中张目偷看,见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说:“吾伤重至此, 虽暂醒,决无生理。你如果能让我死于家中,以便殡殓,异日定 当重金酬谢。”卒吏见其可怜,又贪利,便谎报魏齐,说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齐命仆人将范雎尸体扔到荒郊野外。范雎这才 得以脱身。他乘夜爬回家中,让家人将苇席置于野外,以掩人之目;同时派人通知好友郑安平,帮助他藏匿在民间,后化名张禄,并嘱家人明日发丧。范雎果然没有估计错,第二天魏齐酒醒后,便疑心范雎未死,见野外仅存苇席,便派人至其家搜查,恰 逢举家发哀戴孝,方信范雎的尸身为犬豕衔去,从此不疑。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正值秦国有个政策,荐贤者与之同赏,举不肖者与之同罪连坐。因此,秦国的有识之士,都随时留意,访求人才。经过一番交谈,王稽发现范雎确是难得奇才,便带范雎回秦国。他们一行驱车行至秦国湖县时,远远望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车骑急驰而来。范雎是个有心人,见状忙问:“来者何人?”王稽认得前驱,若有所思地回答:“这是当朝丞相穰侯魏冉,像是东行巡察县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