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世之患’,为子孙后代打算,怎么能说是忘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决计出征。于是乘秦军袭郑归途中不备,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

文公的夫人(文嬴)本是秦穆公的女儿,襄公的嫡母。她请求把战俘秦国三将释放回国,让秦穆公去杀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动摇,答应释放。孟明视三人获释,不脱囚服,匆匆而去。先轸朝见,问起秦国的囚犯,襄公说:“母亲代他们请求,我放了他们。”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发怒说:“武将花了很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擒获他们,妇人说几句谎话转眼之间就在国都把他们赦免;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的!”头也不回就往地上吐唾沫。襄公醒悟后,急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不出先轸所料,三年后秦军仍由孟明视三将率领两次攻晋,大败晋军,报了崤山之仇。这时,先轸已不在人世。

这年秋天,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今山西太谷东)。八月二十二日,晋侯在箕地打败狄军;先轸因先前对国君和夫人无礼;心中愧疚。以自我惩罚的心态脱下头盔冲进狄阵,后中箭身亡。

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职衔、有实绩的军事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运筹帷幄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又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惧以身殉义的大丈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功过难书的赵盾

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者。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公元前 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惆怅寂寥和相思之苦。直到公元前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自己的孩子居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使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品质在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的体现。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姑(也称贾季,狐偃之子)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还是一个十分活跃且有名望的政治活动家,有一定的政绩可称。灵公元年(前 621年),晋君尚动,赵盾代表晋君与齐、宋、卫、郑、曹、许君盟于扈,为大夫主盟之始。灵公二年,会诸侯大夫盟于衡雍。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他主盟征战,功绩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