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3/4页)

天田单对赵奢说:我并不是不佩服将军的兵法,“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过去“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所不服也”。赵奢反对田单这一看法,他认为田单并不懂得用兵之道。他向田单详细阐述了时势变化同作战方式、战争规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火虽众,无过三千家者。’然而现在是‘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时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的形式和规模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例如‘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天,齐国和韩国实力相当,以之进攻,难道以三万之众就能奏效吗?‘以三万之众,围千丈城’,不足围城一角,用之野战,不足以实行包围,你将怎么办呢?”赵奢的一席话,说得田单“喟然太息”,表示诚服。

赵奢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于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种认识和忧虑,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不幸的是,果然被其言中,后赵括所率的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全部歼灭。因赵奢之妻有言在先,赵孝成王并没有治她的罪。

赵奢死后,赵王为追念他为赵国所建立的功绩,厚葬于邯郸附近的西山。

虚有其表的平原君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以善于养士而闻名。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98年,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其间因燕国战事,割地与齐借來田单相赵攻燕,后燕赵多有损伤,田单归齐。后魏冉也曾一度相赵,其余时间皆平原君为相。

平原君曾养士数千人。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君家属楼,平原君的小妾从窗口看到,便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战国皆好名之人,无怪乎哉!

公元前262年,平原君赵胜因接收韩上党守将冯亭献赵的十七邑与秦国引发了长平之战。后赵军被坑杀四十五万。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秦军围邯郸后,魏安釐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向楚国求援救赵。

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