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 (第3/5页)
们工商谋利,就让交趾王许可,咱们英华工商,可以在交趾自冇由置办产业,当然,只限稻米、矿产等事。”
商正接着的话让钟上位心肝乱跳:“只要去投个几千两,就能挂到各家拓业公司名下,在交趾买地买矿。比如说煤矿,包一块矿区,每年交点小钱,就能雇当地人挖煤,挖多少都是你的,来往关税全免!甚至皇上都帮着你们修好运煤的道路和港口,一年赚个十倍绝不在话下!”
挖矿这事,钟上位可是在行,急吼吼地就扯住商正要摸更多的情况,却不料另一人一声大吼:“钟上位,你跑不掉了!”
两个警扑上来将钟上位抓住,那人松了口气道:“给你发了三次传票,你都不理会,这可是藐视国!”
见着是正,钟上位腿肚子一软。完了,之前确实收到了传票,要他作为证人,协助调查邓小田案。
循着满清时代的旧例,他可不愿沾染刑案之事,只塞了三封银子应付,却没想到,司还是不放过他……
正继续道:“你不仅藐视国,还行贿本官,钟上位,你麻烦大了!”
交趾!银子!板子……刀子……。
钟上位两眼翻白,晕了过去。
第四百七十五章 税收暴涨的烦恼
() 第四百七十五章税收暴涨的烦恼
“邓小田案本身不是什么麻烦,麻烦的是有人要借题发挥。特别是那些腐儒,他们满脑子都是穷人一定有理,富人一定有罪……”
黄埔无涯宫肆草堂,司使史贻直身子埋在置政厅的鹿皮沙发里,皱眉如此说道。他已经习惯在这里放松说话,而计司使顾希夷以及枢密院和三省的各位相爷。不是摊手扶靠背,就是翘着二郎腿。放在前朝,那就是大大的失仪。通政使李灿除外,他资格太浅,就虚虚搭了个尖,三司和三省加枢密院的范晋萧胜,这十一位组成了英朝的内阁,他们就是英朝的宰相。此时英朝和政务体系又作了一番微调,主旨是中书尚书两省相同,同时萧胜以武将之身,升任枢密院右知政,范晋升任左知政。
眼下尚书省除了户、礼、工、兵、吏、刑六部,另外加了驿部和农部。驿部不仅负责驿传体系,还负责推动全国交通网络建设和管理,相当于李肆前世的邮政和交通部。而农部则是因应细管控农事,从户部专门划了出来。
眼下的英华朝堂格局,道局多在中书省,管理工商和新兴事务,贤党在尚书沂,负责社会安定和农事,儒党则取在门省,负责审察弹劾官员。这番格局基本能保持稳定,同时也能各尽所能。
相互间的争斗自然免不了,但跟之前朝堂奏章战不同,多体现在预算、人才和话语权的争夺上。
另设驿部和农部,不仅是因应国政管理所需,也是为了平衡贤党。而借着这一步,中书省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翻身机会,他们名正言顺了。之前都是以总署一类的临时官衙来统管事务,现在也终于升为正式一部,之前别扭的“知事”一职,也换成了尚书。
工商总署升格为商部,文教总署升格为文部,医卫总署升格为医部,内卫部门也变成了卫部。因为不好一步大跃进,能事馆、将作监、钦天监一类部门依旧沿袭。
这番调整后,英朝三省三司加枢密院的朝堂格局也稳定下来,因此民间也有了十一相的说。但这个相跟历代的各朝相不一样,都是分管实事,不是皇帝身边的宰辅。而每旬第一日在置政厅举行的御前听政会,就成了最高规格的国务会议。
关于“麻烦”,尚书省左仆射李朱绶担心的是另外一点,尚书省八部,只靠农部掌着田产税,总体而言,就是个花钱一省。而最近李肆颁布的一系列“仁政”,让农部所掌收税进一步下滑,基于满汪时代地方官的心理惯性,他对这事很是忧虑。
李朱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