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5页)

食等症。

苍术 浓朴(制) 陈皮(各一钱) 甘草(四分)

水煎服。

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咳嗽,面浮,气逆,腹满等症。

人参 白术(炒) 甘草(炒) 茯苓 陈皮(各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二陈汤 治脾胃虚弱,中脘停痰,或呕吐恶心,或头目不清,饮食少思等症。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

上姜、水煎服。

小半夏汤 治呕吐风痰水饮。

半夏(姜制,五钱) 茯苓(三钱)

上入姜汁,水煎服。

丁香茱萸汤治胃气虚寒,致呕吐哕,咽膈不通等症。

丁香 橘皮 柴胡 甘草(炙,各五钱) 吴茱萸 苍术 人参(各一钱) 升麻(七分) 黄柏(三分)

草蔻仁 黄 (各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

理中化痰丸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此属中气虚弱,不能统涎归源也。

人参 白术(炒) 干姜 甘草(炙) 茯苓 半夏(姜制)

上为末,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滚汤下。

牛黄抱龙丸治风痰壅盛,或咳嗽发热,或发惊搐等症。

牛黄 雄黄 辰砂 天竺黄(各四钱) 麝香(一钱) 牛胆南星上为末,甘草汤糊丸皂子大。每服二丸,姜汤下。

柴芍参苓散治脾胃不和,饮食少进,或呕吐,泄泻。凡病后宜用此调理。

柴胡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五分) 甘草 丹皮 山栀(炒,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或作丸服。

五味子汤治咳嗽,皮肤干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症。

五味子(炒) 桔梗(炒) 紫菀 甘草(炒) 续断(各五分) 竹茹(一钱) 赤小豆(一撮)

生地黄(二钱) 桑白皮(炒,二钱)

上水煎服。

人参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

人参 橘红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天门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钱)

上水煎服。

麦门冬汤治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胀满,五心烦热等症。

麦门冬 桑白皮(炒) 生地黄(各一钱) 半夏 紫菀 桔梗 淡竹叶 麻黄(各七分) 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金沸草散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等症。

荆芥穗(一钱) 前胡 麻黄 旋复花(各七分) 甘草(炙) 赤芍药 半夏(各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柴胡桂枝汤治伤风发热自汗,或痰气上攻等症。

桂枝(二钱) 黄芩(炒) 人参 白芍药(炒,各钱半) 甘草(炙) 半夏(姜制) 生姜(各一钱)

柴胡(四钱) 大枣(二枚)

上作二剂,水煎服。

竹叶归 汤治胃气虚热,口干作渴,恶冷冻饮料食者。

竹叶(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黄 (二钱) 白术人参(各一钱) 麦门冬(七分) 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治胃火作渴。

石膏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竹叶 麦门冬(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