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2/5页)
晓得,我谢寄灵的小心是天生的,哪里能面面俱到呢?”
一个有弱点的人就不会引起大家的全副心神,否则,昨日正德皇帝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太小心”了。
“比起三公之一的太傅家,颜家显得更平和一些,又是百年世家,最重声名,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淑妃缓缓地翻过去一页,昨日听到正德皇帝说颜家小娘子在出生后竟然还被抱到宫中给皇后看过,她心中就是一动。父亲果然猜的不错,颜廷文是皇帝的心腹爱将,从科举上出来后,在京没有多少年,一直在江南,福州一代任转运使。
如今,回京授了户部左侍郎,又是不显山不显水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是实职。
只是舍得将他调回京任职,这其中……倒让人有些模模糊糊,看不明白。
淑妃轻轻地感叹道,“太傅老人家在位置上够久了,福嘉长公主嫁去的人家才叫好呢。……皇后娘娘毕竟离那人近些。”
天子帝师,说起来是多风光的名头,然而曹奉广未到天命之年,便上书告退,正德皇帝再三挽留,只得大笔一挥,将荣耀给了曹奉广的儿子,倒是满门清贵。左太傅今年已六十有余,仍恋栈位置,不肯求去。偏生两个儿子也同朝为官,朝廷最忌父子同朝了,虽然左家现在一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之象,可花太艳了就惹人眼,火太大了就灼人身。
迎青会意一笑,便轻轻一福,退了出去。
淑妃看着她出了屋子,转头再看看满屋子绮罗绸缎,古玩器具,只觉满心的疲惫,从肺腑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燕国公府接了淑妃的口信,就定下心来,等到十月初六那日夕食,谢老太君和宋氏按品打扮了,坐上马车去了宫里。
颜秉初跟着徐氏坐在皇后娘娘的延福宫中,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微低着脑袋并不四处张望。
皇后娘娘笑意吟吟地打量一眼颜秉初,对徐氏说道,“总是听福嘉提起初儿,我原本还以为也同福嘉一样是个好动的,现在一看竟是这么娴静的一个孩子。”
徐氏闻言失笑,瞥了一眼身旁乖乖坐着的颜秉初,笑道,“娘娘快别这么夸她,我听了羞也羞死了。”
皇后柔和地望着颜秉初,“来,给我仔细瞧瞧。”
颜秉初便起身走到她身前,福了福身,抬头冲她甜甜一笑。
皇后连连说道“好孩子,”又从手上脱了一只约一节指宽的金镶九龙戏珠手镯套在颜秉初手上。
颜秉初看看手镯,又看看满脸笑意的皇后娘娘,不禁有些犹豫。
徐氏忙道,“娘娘随便赏她什么就好了,这么贵重的镯子……”
皇后摇摇手,又仔细地看了看颜秉初,方笑道,“这孩子我一看就喜欢,难得又投福嘉的脾气,既然福嘉都和初儿姐妹相称,那岂不是也是我的女儿?做干娘的送个常带的镯子给女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徐氏听皇后这么说,急忙站起身要行礼。
“好了好了,”皇后笑道,“几年不见,这么小心了,我们姐妹何必这么客气。”又握住颜秉初的手,笑道,“这镯子是一对,另一只我恰好给了福嘉,好孩子,你们姐妹两人要好好的。”
颜秉初笑着点点头,又福身道了谢。
“听淑妃说,初儿已定了亲?”皇后慈爱地看了看颜秉初,突然想起来便问道,“是燕国公世子?”
徐氏刚点完头,就想起福嘉追着燕国公世子追到福州的事,面上便露出些尴尬之色。
皇后似是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想到那桩事似的,轻轻地点点头,说道,“这门婚事不错,燕国公府家里没有太大的规矩。谢老太君为人最是爽朗大气的人,”她轻笑起来,“听说谢老太君年轻的时候也想如同安沁长公主一般上战场,都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