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5页)

深,吕永志心里的仇恨也愈深。在母亲的教导下,对于父亲他还只是心存一份怨气,怨父亲的薄情寡义、耳软心活。但对于那两个奸徒,他是恨不得食之肉,寝之皮。

痛定思痛,吕永志认为这一切都是那些卑微低下的贱人不安于命、不守其分,妄想攀上高枝,麻雀变凤凰,才造成如此恶果。

他决心要从根上阻止这样的惨剧在他的后嗣子孙身上发生。

在吕永志二十岁那年,在他头生儿子的周岁宴上,他颁布了这样的家规:

“但凡吕氏子孙,娶妻无论贫富,须要家世清白,正室所出。吕氏之家业,只能由嫡出子孙承继。如正室无子而妾侍生男,则当留子弃母。妾侍永远不可扶为正妻。庶出子孙不得参加宗祠祭祀,不得在族谱中留名。”

他还在离吕家堡五里之外的地方建起了吕家庄。把族中庶出子弟全部迁出了吕家堡,安置在了吕家庄。

那条家规被他刻成了铜牌,悬挂在吕氏宗祠的墙上。

吕永志自母亲死后,性情大变,从曾经的天真温和少年,变成了一个凶残暴虐之人。

他仗着财势,广蓄姬妾,却只是将她们作为泄欲的工具,肆意践踏蹂躏。若稍不如他意,轻则鞭打,重则关入黑屋子里囚死。对于家中奴仆,法度更是严厉,他定出了多如牛毛的堡规。如稍有触犯,则严惩不贷。

他将对那两个*他们母子的奸人的仇恨,全部发泄到了这些无辜的人身上。唯有这样的发泄,才能稍解他思母之苦,使他心里能够畅快。在吕家堡里,他成了人们望其影子而胆寒,听其声音就心惊的魔头。

在接下来的上百年里,吕家堡的历任堡主虽不像吕永志那么残暴,但那条家规一直流传了下来。

每个吕氏嫡系子孙娶亲的前一日,必须进到宗祠内,在铜牌之前长跪,高声诵读家规十遍,以表明牢记祖宗的教训。

家规 第一章 枸杞乌鸡汤(1)

第一章 枸杞乌鸡汤

吕家堡的财势是越来越大,店铺、机坊更是开到了京城和苏杭等地。但吕家子孙却是人丁不旺。到了吕正龙父亲这辈,嫡系正出的只有兄弟两个。为了尽快地开枝散叶,两人相继早早娶妻成婚。

大堡主的妻子果然不负众望,两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吕正龙。可二堡主的妻子进门四年,却一直没有生养。在吕正龙五岁那年,那弟兄两人同去苏杭的店铺巡视。在游太湖时,坐的船沉没,两人同时落水身亡。

噩耗传来,吕家堡里顿时布满了愁云惨雾。大夫人虽然才二十四岁就成了寡妇,但她到底还有个儿子可以依傍。二夫人无儿无女,二十一岁的青春年华就要独守空房,孤苦地度过那漫长的人生。

二夫人为了排遣心中难耐的凄凉寂寞,请求掌握着堡主大权的嫂子让她从吕家庄的庶出子孙中,挑选一个作为螟蛉义子,好膝下承欢。但大夫人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说祖宗家法在那里,有谁敢违?等有了孙子自然会挑一个来承继二房,不需那些贱种为嗣,二夫人没了指望,抑郁成疾,没几年就魂归了离恨天。

吕夫人为了早日抱上孙子,在吕正龙十七岁时就为他娶了自己的内侄女为妻。无奈天不从人愿,那薛氏过门了好几年,肚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吕夫人心里着急,又是寻找各类偏方,又是烧香求佛,可五年过去了,别说是儿子就是女儿也没得着一个。吕夫人无奈,只得按着兼祧的习俗为儿子娶了二媳妇米氏。

米氏的肚子倒还很争气,嫁过来不到一年就有了身孕。这下吕夫人真是喜上眉梢,把她视作了珍宝,忙吩咐厨房好汤好水地补养,又把新落成的庭院给她居住,取名为鸾仪园,和那旧有的凤啸阁遥遥相对。

谁知刚开心了几天,米氏就小产了。吕夫人那感觉就好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