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页)
分工起因于交换(交换使人生产A商品的倾向性加强!而对其他商品的生产减弱,直到最后放弃其他商品的自己生产,而将全部时间用于A的生产)
交换必须有交换的工具和原则。(工具是货币,等价交换原则)
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的唯一坏处:造成不平等现象,因为工人终身从事一项简单操作,没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才智,而变得愚钝无知。
【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每天工作的时间应该不超过6个小时(甚至更短;按劳动强度来看),这样他每天应该拥有自己的时间至少超过5H。其次要在信息和劳动知识的获得上,社会的整体服务应该跟上。这样,工人才有自己的提升空间。
例如,我们穿的呢绒上衣,它的整个工序和过程,应该要绝大部分对工人透明,从而使他们有学习和选择更多工作的机会。比如,在做一件呢绒上衣的产业链上,有如下:牧羊者的生活,如何拣,梳羊毛,如何做一个染工,怎么纺织,漂染,裁剪,以及相关的许多知识。
而如果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足够好,这些知识则是大家都可以获得的,那么身处每一地的人则有机会在该地的与呢绒上衣产业链相关的从业机构和从业者交流,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学习或者实习,只要你对该行业有兴趣和不想荒废自己的时间。
其他行业依此,各行业的人应该热情,而不是愚昧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以所谓的保住饭碗为由,拒绝分享他的工作及做这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拒绝的唯一理由是:他们在获得自己不应该得的高额工资,这种工资超过了相应工作的对应报酬。
当然,在当今社会的情况下,拒绝的理由是千万种的,特别是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没有到达连工作也可以交流的情况。而我认为,这种落后的工作学习与交流的封闭在未来必将被打破。
】
《国富论》发散2
人的懒惰和利己本性,使他必然追求轻松和高报酬的工作。有些工作是需要从小学一直努力学习到大学的基础,这种基础对于不识字的人(举的是不称职的人中的一类)来说是一种不可达到的任务。
而有些不识字的人却想获得这样的工作。而他们居然获得了。
一是,这种工作没有发挥它职位应有的功能,即社会历史的原因,容许这种状况存在。二是,产生了专门的机构,可以为不识字的人提供服务(比如他坐稳位置的技术能力),三是不识字的人握有资本(比如生产资料,人脉)。
这是少部分人的现状,而另一部分对于靠工资的劳苦大众来说,工资是仅能维持工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比如每日的生活,结婚,养育后代),显然这不能鼓励工人终生专务这个职位。而残酷的资本家则为了使工人终生专务这个职位,整个社会产业界居然有联盟的趋势,要形成这样的工资,来压迫工人。否则就是没有饭吃,农村人口户户都有个一亩二分地,但新增人口实际上是没有新增的田地可耕的,对于城市新增人口,则是一无所有的,总之,不接受工资就只有饿死。
如果一个国家,由以上两部分人来发展,当然,显然主导是不称职的人,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奢侈与不切实际的发展,一方面是被压迫着的极度需要的发展。
所以,这种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有没有可以解决这种有水,但却依旧被渴死的“傻瓜现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发散3
分工一旦完全确定,个人的劳动所得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其他部分需要用自己生产的消费不了的剩余来交换。
一切人都要依靠交换而生活。从此,一切人都成为了商人,社会本身成了商业社会。
农民有一个房子,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