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4/4页)
把手处是持弓的关键,自然要稳得住,而弦的中间由于是箭尾搭箭的地方,需要固定好,完成这两个地方,只要瞄准目标,不出意外,还是够准头的。
他又把小包袱的东西拿出来,却是把近二十支箭包了起来。这些箭的箭杆经过他的矫正,基本上是平直的。箭羽用的三片鸡毛,去掉了毛管的两头,围着箭杆的各三分之一处沾粘妥帖,其中一片算是正羽,是搭箭上弦的方向指示,被他也刻了记号。没有更好的鹅毛乃至鹞羽雕羽,鸡毛自然成了令箭。
至于箭头却是用劈柴刀刻划出的尖尖,也没有箭铤、箭簇什么的讲究了,估计射兔子还是有些希望的。
刘威早已准备妥当,看见向天云把弓箭装好、箭枝包好,便喊了一声“走!”,两人便大摇大摆地处了房门。
出门这段其实是不怕别人看见的,谁都知道两人住一个房间,也知道向天云选的习射,手中多把弓箭,吃完晚膳出门溜达溜达并不起奇怪。这两人第一批进入炼气一层,用功自然是少不了的。至于出了门,又去了哪里,谁也不会无聊到一路尾随。
两人出了侧门,立刻鬼鬼祟祟起来,首先要看清楚这一带有没用师兄活动,万一哪位多愁善感的师兄在哪棵树下思念故乡或是悲秋伤月,撞破了他们翻墙的行径,那就大大的不妙,毕竟道观里戒律森严。
两人确定周围确实没人出入后,于是互相打个手势,便快速地冲上围墙。围墙是土石打造,约六尺高,两人都经过武术训练,又身怀灵气,自然不是普通顽童甚至青年可比,稍一提气,把脚尖点到墙身一处凹点,再借势,手攀到墙脊,再一用力就骑上墙头,往墙那边稍一张望,未见异动,便跳了过去。
两人蹲下身子,略略喘息。向天云往四周一看,只见远处暮霭沉沉,山峰与密林浑然天成,不知隐藏了何等天材地宝,而山麓并非一片平地,却是高低起伏,更有潺潺流水从远处蜿蜒而下,诸多小松树、樟木树、灌木丛等交织在一起,又有小路在不远处自然闪现,却不知是道士还是樵夫经年累月踏莎而成。
刘威看他脸有疑惑,低笑道:“云哥,下面你就跟着我就是,这里我熟,嘿嘿。”
向天云把弓箭握得紧紧的,却道:“兄弟,这可是犯戒的事,不如咱们还是回去吧。”
刘威闻言,几欲昏厥,怒道:“犯个逑,要按戒律说,你以竹做弓也算伤害生灵呢。再者,张道陵祖师不是也允许娶老婆、吃荤菜吗?”
向天云此时已经看完四周动静,却悠悠道:“你急啥呢,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书上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向前没有退后,这是弓箭之德,走吧。”
刘威反怒为喜,一个箭步便猫腰往那条小路而去,向天云紧紧跟上。此刻已是初冬时分,多数动物已经储粮准备过冬,外出次数减少,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还有大批动物出没。所谓“草枯鹰眼疾”,说的正是百草衰败时分,动物们失去了天然的屏障,正好暴露在猎鹰的注视之下,狩猎因此大兴。
而在晚上,诸如兔子野鸡等却还在活动,尤其南方的草兔更是喜欢通宵游走,绕着一个个大圈子从起点出发,在东方破晓时分再回到原点。
刘威显然老马识途,找了一根树棍,带着向天云顺着水流慢慢搜索。凡是动物必然需要水源支持,这是一个线索,再一个就是需要捕捉兔子和野鸡的足印与粪便来找到其具体的出没点了。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域,只要不被惊吓过,很少会充当起游牧民族的。
向天云手上拿了一把弓,另一把备用弓则斜挂胸前。他没有刘威经验丰富,自然是探头探脑地跟在后面等候消息,偶尔听听刘威跟他介绍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