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2/5页)
的结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即便是对滑雪场抱有极大信心的萧风和杨远航,也是被蜂拥而来的游客给惊呆了。杨远航先前准备的数百套滑雪器材在广告投放后的第三天就开始有些供不应求,最后不得不高价从北平紧急空运了一批,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现在,即便是下午六点之后,滑雪场上还有大量的游客滞留,他们借助滑雪场的灯光系统,乐不思蜀。
所有人都低估了南方人对滑雪场的热爱,这种只有在北方才会存在的产物一旦出现在滇南,引起了人们的疯狂追逐。当然了。游客们之所以愿意在滑雪场游玩,除了滑雪场设施齐全、赛道布局合理之外,收费极低也是其中的关键元素。
游客进入滑雪场并不需要缴费,自带滑雪器材的游客甚至可以分文不出。而空着手来到滑雪场的游客也只需要支付租赁滑雪器材的费用罢了。镜湖公司方面收费也不高,一套器材一个小时才五块钱,良好的设施以及近乎免费的待遇,向来能够引起人们的追逐。
最后,因为游客太多,出于安全考虑。镜湖公司方面不得不在滑雪场人数满1000之后暂停安排游客进入,采取了‘出一位,进一位’的方式,以免过多的游客发生踩踏。
虽然对于镜湖公司的这个安排有些怨气,但是看在安全和低收费的情况下,游客们还是乖乖地在滑雪场的外围排队等候了。再说了,人家也不是让游客在露天冒着寒风干等,而是给游客们排了号码,全部进入温暖的游客大厅等候。
在滑雪场的山脚下,镜湖公司建设了一个足可容纳上千人的游客中心,采用了钢构架和玻璃幕墙的方案,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喝咖啡、上网、看电视、甚至享受足底按摩、刮痧针灸等等服务。有了设施完善的游客中心,一时半会无法进入滑雪场的游客们倒也平心静气地享受各种服务,等待镜湖公司的工作人员叫号。
…… ……
“还好先前的应急方案准备了好几套!”处理完滑雪场人满为患的突发事件之后,杨远航忍不住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
大量游客的涌入让杨远航忙得焦头烂额,即便公司内拥有超过两百名员工,但是很多事情还得他亲自出面处理。这不,为了安抚排队时间过长的游客,身为公司总裁的杨远航不得不向游客们进行解释,弄得满头大汗。
要知道,现在银杏村的气温可是在零下5摄氏度!
“今年有些匆忙,我们也没有想到免费的滑雪场对游客的吸引力这么大!”萧风拍了拍杨远航的肩膀,笑着说道:“等明年就好了,经验多了,效率也就上来了!”
其实,萧风也清楚,滑雪场的成功更多的依赖于天气。并不能成为景区的支柱产业,准备不足之下,手忙脚乱也是很正常的。
萧风欣喜地看到滑雪场给‘镜湖景区’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对于一个景区来说。至关重要!根据游客接待中心的资料统计,最近来到景区的游客大多都是姚州、南诏、南疆和春城的白领、中产阶级,只要‘镜湖景区’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他们就是潜在的回头客。
“要是明年还有这么好的雪就好了!”看着窗外正在纷纷扬扬飘落的大雪,杨远航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按照国内各大滑雪场的现行价格计算。‘镜湖滑雪场’如果进行收费的话,一天的收入不会低于200万!镜湖公司为了打响知名度,在今年特别实行了免费开放的政策,每天损失的资金让杨远航都觉得有点隐隐作痛。
不过考虑到以后发展,杨远航也不得不承认,萧风的大方总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
唯一让杨远航担心的就是,明年的镜湖地区没有这么大、这么好的雪,这对于‘镜湖滑雪场’无异于是一大打击。
现在,只能向上天祈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