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2/5页)

得及时行乐;你怎么看?”

楚高听了;就是一笑;似是不胜感慨:“平心而论;太子实算得上是人杰;你看着几次办事;都井井有条;处置老成找不出破绽来。”

“现在这话;太子实用的是韬晦之计;和光同尘;向皇上表明自家没有野心罢了;这是中正平和之策。”

“只是太子虽欲树静而风不止;皇上年老体衰;这上下太子党羽;哪个不盼望太子早早登基?”

“朝中官吏;哪个不想奉承太子;以和未来万里江山之主;结下善缘?”

“故太子虽甘守清静;而太子党势力日益膨胀;这连太子自己都控制不住;百官人心思太子;太子又有什么办法?”

听了这话;誉郡王走觉醍醐灌顶;浑身一个寒战;望着楚高;就有些怔怔;突想起了叶青;楚高这些话;叶青也是谈论过。

“我有几句话;王爷听听就罢”

“第一句;皇上是明君;在位三十七年;于国家大政;从来是慎独专断。

“第二句;太子温和有礼;向来谨守本分;可惜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在太子位时间太长了。”

“第三句;六皇子是贤王;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却贤过了位份了。”

“第四句;王爷不尚贤;不尚人;却能作事;要是再能孝顺些;这点就是皇上和王爷的福运了。”

两人都是国士啊;都说的透彻有条理;各有千秋;又有相同之处;只是却用不了叶青这人。

当下誉郡王牙齿迸着声音:“原来是这样;难道太子就没有办法了?”

楚高就笑着:“论是平常皇帝;太子这策略还可用得;而当今皇上算的上是明君;太子示弱;而太子党遍于朝野;这样去世;岂不惊心?”

“只怕更疑太子城府。”

“要说办法;却还是有;皇上几次把政事给太子;主公想想;这十年来;是不是有着四件大事交给太子?”

“整肃科场舞弊;这是一。”

“整顿吏治;核实赋税;这是二。”

“丈量全国户籍和田亩;这是三。”

“远离京都去整修河道水运;这是四”

誉郡王听得心突突跳;说着:“这些太子都办的糊涂;不了了之;莫非就是因此而失爱?”

楚高突纵声大笑:“哦;主公这样看?这您看错了”

说着扳着手指说着:“第一件整肃科场舞弊;对朝廷有利;但主事者得罪的就是大批士子;以及涉案官员;不少官员还是太子党——太子怎么样;他整肃不下去;动不了手”

“第二件事;整顿吏治;核实赋税;这同样对朝廷有利;但这得罪的人就海了去;太子要得罪大半官场”

“第三件事丈量全国户籍和田亩;这更要得罪全天下官绅——所以太子都弄得一塌糊涂;不了了之”

“皇上的意思很清晰;就是太子党势力太大;太子如果接下了使命;并且用心去于;那不但有利社稷;还会自削党羽;自堕声望;这自是对皇上没有威胁了”

“太子虽自削党羽;自堕声望;得罪了大批官员士子;可当太子几十年;只要皇上不废他;谁也废不了;这就是太子的唯一生路。”

“只是太子爱惜羽翼;不肯自杀;这才是真正失去皇上宠爱的关键之处;今年皇上听闻河道有些失修;问太子愿意不愿意离开京都去整修河道水运;这实际上是给太子最后机会;不想太子怕离京给六皇子趁虚而入;又拒绝了。”

“自这点来说;本来就不信任;这不是雪上加霜?臣在此就说一句——太子气数已尽了。”

“至于六皇子信郡王;现在皇上又故技再施;命着管吏部;又把整顿吏治;核实赋税的旧事重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