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部分 (第2/5页)

打通,对于长安城货物的运输将会极大提高,长安城也必将因此而成为更加繁荣的都市。

古时候的大都市,皆因水而富,若长安城能贯通大运河,必能汇集全国更多的精英人士到来。

这些都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好处。

但有一点,却也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

那便是隋朝大运河乃隋炀帝杨广劳动百万百姓,耗时六年才完成的一件事情,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南北,十分有利于南北的交流,是一项对人类功在千秋的事情。

只是因为太过于消耗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而后来各路诸侯反王造反的时候,也皆以此来证明隋炀帝穷凶极恶,劳民伤财,进而发动他们认为的正义的反抗。

就连大唐也皆如此,觉得隋炀帝杨广开通大运河劳民伤财,虽然照样用他来发展经济,但还是要骂隋炀帝此举。

也正因为此,大唐自开国之后,就有不少人提议将护城河与隋朝大运河开通,但皆因为怕触霉头而没有那个皇帝敢去做。

这是好事,但也要有人有隋炀帝的魄力才行。

隋朝大运河已经被打上了劳民伤财的烙印,只要是与之有关的一些比较耗费钱财的事情,都会被朝中言官反对,称之劳民伤财。

只说劳民伤财,倒还没有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质问皇帝,你想当下一个隋炀帝吗?

碰了隋朝大运河,就是想当下一个隋炀帝,如此,那个皇帝敢做这样的决定?

所以大唐开国几十年来,也有十分富足的时候,但却没有一个皇帝想着去碰这个隋朝大运河,毕竟他们都很爱惜羽毛,被人骂成是下一个隋炀帝的滋味,可不好受。

而且,物力财力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想要连同隋朝大运河,也不太现实。

至于第二个方法连同渭河,也是有利有弊。(未完待续。)

第1327章 不易决

渭河是一条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气势磅礴的河流,若是与之连同,自然也能解决当前问题,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算特别的多。

但优点却不是特别的明显,惠及的百姓也不会很多。

对于长安城来说,更不会有多大的福利。

当然,如果要连接渭河的话,也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只要钱财够,人力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毕竟如今困难摆在这里,你不出力,就只能任由大水淹没家园。

有关这两个办法,工部的人讨论了很久,但是谁都不能说服谁,支持连接隋朝大运河的,是看中了连同之后对于长安发展的福利,至于其他名利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这有什么好在乎的?

如果能够惠及百姓,管他名利什么的,他们是一批务实的人。

支持渭河的,则就有点顾忌名声了,隋朝大运河,的确不错,但万一出现了隋炀帝的下场怎么办?

而且劳民伤财,他们那有这么多资本做这个?

不划算,实在不划算。

大家议论纷纷后,将目光投向了唐舟,他们想知道唐舟的意思。

唐舟个人,并不在乎什么名誉啥的。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的确劳民伤财,但也不可否认,他的很多作为都是功在千秋,利在社稷的,比如说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个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比如说修建了隋朝大运河,大运河连通南北,一直都造福后世,虽说对当时百姓不怎么有利,但对于此后的百姓,那却是利不可言啊。

如今大唐虽然很是训斥隋炀帝当年的行为,可他们还不是照样在用隋朝大运河?

名利荣誉,不过过眼云烟,功过也自有后人评说,管那么多做什么?

只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