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皮氏的小心思 (第1/2页)

流民营地里哭闹的人多的是,每一个窝棚外都有抹眼泪的人。 江枝根本没有在意这边动静,她签下几家人,感觉差不多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家底子还养不住太多的嘴巴。 而且徐家村有句土话:人多打死捱,狗多睡倒咬,这意思跟“三个和尚抬水吃”差不多,但更加形象贴切。 江枝觉得把人用得好才是真的好。 现在只需要接管几户流民就结束,这也是答应章县令的事。 若说刚才卖人还又哭又笑有些激情难过,此时要安置流民就没什么动静了。 因为江枝之前就公开说过,自己所在的徐家村是一个小山村,位于山沟中,没大街没小巷,只是在田边地角分散着二十户人家。 田地也是山地,随时需要爬坡上坎,没有平地。 干活也是背着挑着,就连各家各户的吃水也需要每天挑。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就这条件有人愿意签契卖身就收下,也让愿意到这里安家落户的流民自己选择。 话是这么说了,效果就明显了。 这批流民基本上都来自巴郡之外,他们的家乡是平原大坝,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民众颠沛流离。 此时一听干活需要肩挑背磨,连手推车都到不了地边,顿时摇头。 辛苦这么久,谁愿意丢下县城附近的坝子,跑去穷山恶水之地安家。 而且迁户移民是何等重要的事,居然交给两个妇人和一个年轻人来做。 都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更何况还是妇人在抛头露面操持,那个村不知道破败成什么样了。 安家不易,自己不能拿以后一辈子的事冒险。 现在有平川县的县令在各村安置,只要等一等总有好的。 也有人熬不住想赶紧找一个地方落脚。 既然这位夫人在买家奴,肯定是什么大户人家,他们还是想办法找当地人打听是不是富庶。 问在这里值勤的守兵,说不知道徐家村这个名字,太小了。 有人知道,那也是两年前被灭村的事。 传言都是半真半假。 灭村虽然不存在,但死人是真的,大火焚烧也是真的。 灭村啊! 这些流民本就是逃避战乱兵灾,一听到被灭过村,只觉得骨头缝里都发寒,立即打消这念头。 面对这样的误会,江枝没有解释,二瑞自然也没有解释。 两人一旁候着,等签契的马关他们几户人收拾完东西,告别乡邻就走。 在这时代车马难行,以后也是各奔生路,此一别再难相见,多说几句多留点时间。 在这悲哀的气氛中,话多的皮氏依然话多,还一反常态的四处溜达。 一遇有人过来打听,她都会皱着脸道:“我们村的地只有巴掌大一块一块的,干活不光是要背着挑着,一不小心就掉进沟里。 白天要拔草守秧水,就连晚上都要被喊起来干活,边做边打瞌睡,不做就没得吃,苦啊!” “哎,你是问江婶子,她当然要买人了。 唉,你还不知道,她的地都种到山巅巅上了,要人爬山去干活的,天天背着东西上山下山。 去一趟要走半天,晚上都没法回来,那山上有野猪精,专门扒人衣服……” 皮氏说得痛苦,可她进城的前一天轮到晚上做蚊香盘,手舞得像风车,眼睛瞪得像铜铃,哪里有打瞌睡! 而那些流民不知道啊,听这样辛苦纷纷打起退堂鼓,得白天干活,晚上干活才有饭吃? 还有土地种在山尖上,还有野猪精……住在那种地方怎么让人活得下去,还不如饿死。 见把这些流民吓住,皮氏暗暗得意,同时心里又把那个“高”县令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幸好自己在大年初二时没有请他吃饭,吃了也是白吃。 江婶子跑一趟什么好处没有捞到,现在还要贴起本钱安置流民。 皮氏对江枝买下人没有意见,但对流民进村就意见大了。 可她知道自己没有发言权,说多了会让江婶子讨厌,只能暗中想办法。 来了流民就要修房占地,更重要的还是那个蚊香作坊! 这个蚊香作坊是徐家小姑赔款建的,而且还是徐家基金,以后村里的媳妇小姑生孩子都可以领鸡领米。 田贵他们那些外来户外姓人,因为一年来共同修房干活,同拿工分,早已经从行为和言语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