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5页)
臣的争执,揣测着两方皆忌惮廖远的原因,边想着忍忍或者疼痛能暂缓,将这闹剧稍做总结,再下朝。
谁知正痛的目眩耳鸣,忽听殿外一阵混乱。一人闯进殿来,殿门口十数御前带刀侍卫竟是都没有拦住。本在一旁站着打盹的狄离闻金器交鸣,顿时转醒,按了腰间三尺青锋便跃下殿去,转瞬间雪刃便抵在对方喉口。
狄螭定睛看去,只见一昂藏男儿,藏蓝朝服,肤白胜雪,眉飞入鬓,目若朗星,傲然长身玉立于殿下,宛若出水蛟龙。
百年帝王家,俊俏男子无数,狄螭所见过的青年中,卻只有秦澈能出其右。秦澈已死,这朝堂之上能与此人比肩的,也只剩逍遥二兄弟,却也是清雅过之,而貌美不及。更何况此时两人皆敛目低头,一幅事不关己的懒散。
“哪里来的悍妇?此处是朝堂,你可找错地方了。当今圣上不懂怜香惜玉,你更是找错了人。”狄离嘿嘿的笑着,斜睨着廖远片刻,“何况,美则美已,比我那贤妃嫂嫂的风华,却差得远了。赶紧滚了出去吧。”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个喜欢韬光养晦悠然冷嘲的帝王,自然就有个口无遮拦任性妄为的小王爷。逍遥二子心中暗骂,抬眸向殿上帝王看去,随即有些惊愕的对视。难怪这妹夫今日涵养好到令人吐血,怎么气色差成这样?昨夜观星,分明还没到每年那恶戾之相罩龙运的日子嘛!
逍遥二子虽法术修为皆未登堂入室,可总是因为乌家血脉里的灵气,比殿上众人强了许多。众朝臣皆不知帝王那里早痛到昏天黑地,只道他又在莫测高深看好戏,瞪圆双目等着后续发展。
狄螭身上疼痛稍退,勉力调匀呼吸,一时不愿开口泄了底。
那廖远却是在殿外听朝臣胡说八道皇上却丝毫不加管束而怒火中烧,闯上殿来见这君王竟仍是事不关己的沉默,双眉一轩挺胸便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王之道,不可不查!昏君,你可知晓?!”
廖远一挺胸不要紧,倒是把狄离吓了一跳。朝堂上见血那是大大的不吉利,这莽夫竟将颈子往他剑刃上凑!
纹平帝见状摆手,示意狄离退下。
自登基以来,听多了口不对心的“皇上圣明”,头一次听见有人唤他昏君,竟觉有趣,这身上的疼似乎便缓了。
廖远,十三岁就考取了功名,十五岁官拜七品,却一直是散置。纹平帝登基后未久,无意中看了他一篇社论,便提了他做六品知县。此人至今已是二十有六,做了四年多的父母官,可看这脾气,仍是年轻气盛的让纹平帝莞尔。许是因为性冷,狄螭不喜接近狂生,却总存着莫名的欣赏。武锋其人纹平帝一直是看重的,可招了他多次,他都拒不受官。如今看这廖远,竟颇有当年皇城第一才子的风采,只是一直囿于偏远之地,少了武锋如美玉的光华。不过,那,只要方法得当,并不难打磨出来。
“噢?何解?”纹平帝因身体虚弱而声音很小,但胸中丘壑、深沉内敛的,自有帝王那非比常人的气度。
低沉的,清冷的。廖远闻声心中一悸。被人当面骂昏君,仍旧是这样平和漠然的语调。这人绝不是他在殿外所想象般优柔寡断的皇帝。昏君不昏,说不得心如明镜、看透凡尘。可即便这人已经得道成仙,他也还是要说。神仙未必就是明君,而这四国百姓,还仰仗他,由不得这九五至尊云淡风轻!
暗暗吸了口气,廖远道,“北疆战事连年,皇上可曾细思过道、天、地、将、法?北地严寒,四国臣民皆道苦。地广人稀,易攻难守。北地秦家精锐骑兵驻守,可自从秦澈将军亡故,秦猛秦虎秦雷三将那是志、信、仁、勇、严一样也无。圣上颁布了数条法令,初见时臣甚觉欣喜,可边关守将却以将在外为由而拒不用命,臣实行起来,更是处处受到其阻挠。我主明鉴,天、地、将、法不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