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4/4页)

联了起来。此灵感取自于参加紫禁城的导游解说,最原始的暖气,却效果甚好。因为东宫上下多少人,灶房里的火是从来不息的。有火就会有热烟,有热烟丈会有热水。天天泡在热水里,感觉真是好啊!

当然,冬天有两样小吃是不能错过的。麻辣烫和米线!

海带在江南不算是太稀罕的物件,不过鲜绿的海带是没有的,大多是干发的,可是有总比没有好;豆腐皮是汉朝就有的了,猪血嘛……膳房的人在听说太子妃要吃猪血后,惊得脸色全无。不过后来岑染把东西弄出来后,也觉得这味道不错,虽然腥了些,可是想办法祛掉也就是了。鹌鹑蛋就更方便了,唯一缺的就是粉条。不过这个东西有了河捞机后完全不必发愁。江南的白薯虽然不比江北多,但是也不少。蒸熟了加上矾水和面,弄成团,压出来晾干就好。高汤和香料药材更是样样不缺,连辣椒都有,所以当麻辣烫做出来时,岑染幸福的象是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有了前例,米线的制作就更好弄了。米线还是配鸡汤来的好,加上细细的菜丝,辣子炒的鸡丁,一口喝下去,整个人都暖起来了。

大概是吃了这两样小吃的缘故,整个冬天太子妃不是在泳池就是在膳房。奇里古怪的吃食一样接一样!当然,这中间还要夹上一笔。太子妃不喜欢用膳房的大灶,而是让玲珑阁的人取生铁铸了一个枣壶状的筒子里来,里面一共两层,既可用柴薪亦可用炭火。当然灶小锅也小。圆底的小炒,平底的煎锅,各种花色的扣模。锅小操作起来自然利便!虽然太子妃每次做的只有一盘,没有富余。可是能在东宫服侍的哪有笨人?偷眼看过去几次就学得差不多了。

于是,东宫膳房的四个大师傅家里分别在庆阳开了四家饭庄,卖的菜色全部新疑别致。引得客源不断,尤其是冬日,生意更是火爆。

“在东宫当差就是好啊!连厨子都能沾上这种光。”庆阳城如今的酒楼饭庄里,这四家可以说是独顶一面了。天天人满为患,想订个雅间都得提前派家人来预订。不过确实也值得,这菜色的味道确实很好,而且总有新花样。

“我还道咱们这位太子妃只会厉害的,不想这种手艺也精通。太子真的好福气,天天可以吃新鲜。”

“要不太子殿下怎么哪个也瞧不上,只喜欢太子妃?”

碰杯之后,吃客甲看着酒杯也十分感叹:“你听说没,青鸾殿绸绿姑姑家买了一进三进三出的大宅院。一水的家具都是二十年水柳。”

“是吗?不过也不奇怪。她们家借着太子妃的主意赚了多少钱?那个暖阁,听说打一套要这个数。”

“那也值啊!省下的炭钱怎么算?屋子里还没有熏味,如今新建房子的哪家不请陆家去帮忙设计暖房的?”

“听说陆家的门槛都让踩破了,绸绿姑姑的妹子,多少人家抢着要。成了亲戚,这桩买卖就能分一杯羹了。盛华五省,陆家也做不过来啊。”虽说有的地方不用这么暖和之物,可是有备无患,天冷的时候不用特意添炭就能享用到的为什么不用?不过是盖房的时候多添了道手序罢了。

“其实这东西,北面更适合!”

“嘘!”这话可不是乱说的。自从太子妃回朝后,四国的局势就发生了奥妙的变化。江北不再挑衅,而是紧防战备。东夷壮着胆子出山一趟,结果让大炮轰了整整一天,半片山都塌下来了,把个山口封了个死死的。回不去的东夷后一个不留全让宰杀了!西凉就老实也滑头许多,亦或者高昌那边不稳,顾不上来捣乱。但几国之间的贸易全断了,这个时候提生意,找死啊?

让美酒灌得有些晕的吃客乙赶紧改话题:“要说赚钱,还是数布蓝姑姑家里赚钱。那个水晶钻,真漂亮。”

“谁让布蓝姑姑是负责给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