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的龙晓君到过另外十余个城市,不一一列表了,总之“怎一个辛苦了得”。
除了我的本职业务又要四处签售,此处实话实说,由于签书而放弃了演出市场,要是算经济账的话,得不偿失。写书是发不了财的,除了罗琳,绝大多数出书者很难有大量物质收益。
那时,我每一天都有安排,在各地也都有报纸报道为证。忙得连生病也没功夫。后来居然有人说,1996年在我单位医务所为我看过病,认识了我交成了“朋友”。哈,真使我莫名其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应举出何月何日何时在哪个门诊房间,及挂号证明,有吗?
1997年,也是工作上最忙的一年。那一年最大的事是香港回归,主持各类晚会一个接一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当时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我和倪萍最忙。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跟陈军商定签书告一段落。我们的合作算圆满成功。但此时出现了令我烦忧的现象。就是大量盗版书的出现,早在1996年上半年这一情况就令我很无奈也很气恼,我收到的读者给我寄来的盗版书的种类至少有8种。接二连三的误解也令我不安。知道可能是盗版书的朋友在来信中表示气愤和同情,但也有不明真相的读者,抱怨为什么出这么一本低质量的书,对出版社也大为不满。上海人民出版社素有令名,但也因此蒙“羞”。
现摘发一位叫高山的读者来信,他先是对《岁月随想》表扬一番,表扬部分结尾这样写道:“您在全书结尾处写道,谢谢您的阅读;我却忍不住在您话音未落之际说:谢谢您的倾诉!”
接着他话锋一转,《岁月随想》一书也有让人无法忍受的缺点;对于《岁月随想》一书的印刷之粗劣我不得不说非常遗憾!因为不能写,谁知我借到的这本书是否盗版印刷呢?错字之多已令人无法相信印刷出自上海。这位小友称自己是高墙电网里获得的这本书(有多难)。信中还说:“如果说您此刻知道沦为囚徒的人当中亦有很多把您的书视为珍宝,我想您有理由再添一份欣慰吧。”他在大墙中竟然读了我的书还给我写了信,直到如今,我读这封来信仍有一丝心酸。不知他如今可好?
这是怀疑盗版者的来信。
但有很多人,有很多善良的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盗版的存在和盗版书的涌现,于是,他们向我,也向上海人民出版社发泄了自己的愤怒,我完全认同和理解这种感受。但我无法,也不可能向他们一一解释我是一个受害者,我的书出了一百万册,而盗版书或许不止这个数字。至今我手头还保留大量的勘误表,我那些可亲可爱的读者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地为某盗版本检查出三百至五百个错处。我同样感到不仅盗版伤害了我的名声,夺去了我应有的收益,而且也坑苦了这么多可敬可爱的读者。我很少生气,但这一回气大发了。我气的是我无能为力。
更有甚者,一些盗版书堂而皇之进了机场安检门内,在登机厅,候机室的书摊上,盗版书赫然摆放。有一次我候机被发现,有二十余位旅客买了盗版本围着要我签名,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我甚至希望,盗版者用激光照排,“我被你盗版我认了,你们印好点儿成吗?”那时激光照排只在中等城市出版社有这个技术环节,而有这样技术条件的单位人家奉公守法,小工厂、小作坊,找几个初中还没毕业的人躲在暗处,手打一遍书稿,可能再也不加校对就装订成册,流入市面,太恶心了。
。 想看书来
海内存正气 苍天在上头
海内存正气 苍天在上头
——有了物证
一天,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办公桌上一沓信件的其中一封产生了异样兴趣,也可能是寄信处让我顿生好奇。寄自河南杞县,给我的感觉虽陌生却亲切。
郭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