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3/5页)

朝野口碑甚佳,哀家的意思,似乎可行。今日召靖王来,就是商议此事,想听听你地看法。”

“福王继任摄政王位,似乎可行,但臣担心他威望不足,又醉心于诗词丹青,怕是……”

王钰还没有把话说完,蔡太后已经抢道:“宗室之中。除福王之外,其他王爷好像更不合适吧?难不成撤消一席,改由靖王独自摄政?”

王钰岂会不明白是在向自己施压?一阵沉吟之后,王“若是两宫太后没有异议,大可代天子下任命诏书。臣自当与福王同舟共济,共同摄政。”

蔡太后大感意外,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原本以为。在赵继任摄政王的问题上,王钰一定会全力阻拦,百般推脱,可没有想到,刚召他来,话没有说几句。他就这么爽快的点头了。

大年三十,除夕。

中国人历来重视传统。过年更是传统佳节地重中之重。大年三十这一天,是辞旧迎新,万家团圆。而在宋朝,王钰发现,国人对于这个节日,远比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重视。早在腊月二十几,汴京城就跟炸开了锅似的,满大街地小屁孩到处扔着炮仗。

王钰在轿子里面,看着街上喜气洋洋。家家张灯结彩,他心里高兴。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说明他的执政还是有一定成绩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统治就会稳定。北伐在即,国内稳定,压倒一切啊。

“哎,今年过年好热闹啊,往年都跟今年没法比。”王钰笑道。

骑着高头大马跟在他轿子旁边的徐宁接口道:“王上,今年是个大丰年。国家又太平无事,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了。您是没有到东华门那边。那边的夜市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啊。”

“哦,是么?那找机会你陪本王去看看。”王钰颇有兴致的说道。说完这话,正想放下轿帘,突然一个东西,扑面而来。还没等他看清楚飞进来的是个什么,只听见“啪”一声炸响,吓了他好大一跳。随即鼻子里面就钻进一股子火药味,原来是个炮仗。

“岂有此理!谁家孩子?有人管没人管?”徐宁怒喝道,王钰地卫队马上行动起来。仅片刻时间,就将“凶犯”捉拿归案了。

“王上,这孩童手里还拿着一根香,一串炮仗,人赃俱获。”徐宁在轿外禀报道。

王钰还没有开口,又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大人!大人!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不计小人过!”这好像是孩子的爹。

“将军,孩子他是无心的,您就……”这声音是个女地,估计是孩子的母亲。

“你们这是胆大包天!知道轿子里面坐的是谁吗?”徐宁怒不可遏。估计是刚才那炮仗把他地战马也给惊了一下。

“徐宁,行了。”王钰掀开了轿帘,他不希望徐宁说穿他的身份。轿前十步之外,一对年轻的夫妇正护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娃娃。看这样子,好像是全家出动,到街上来游玩。看到王钰出来,又看到他身上穿的那身龙袍,这对夫妇吓傻了,慌忙跪下。

王钰走到那孩子跟前,这小家伙长得很可爱,白白胖胖,那脸都胖得嘟了出来,一手拿着一根点着的香,一手提着一串炮仗。那双亮晶晶地大眼睛里面,惊恐不安,盯着面前那些拿刀拿枪地士兵。

看到孩子,王钰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俯下身子问道:“小子,几岁了?”那孩子伸出右手,比了四根手指头。

“哦,四岁了,你爹娘没教过你,大街上不要乱扔炮仗?万一炸着人怎么办?”王钰满脸带笑,语气十分和蔼。

很明显,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怯生生地看着王钰,看得他哈哈大笑,随即挥了挥手:“去吧,没事,好好玩。”

那对夫妇一听这话,如获大赦一般,连连称谢,赶紧抱起孩子准备开溜。

“等等。”王钰突然叫道。夫妇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