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3/5页)

大宋四面,仍旧是强敌环侍,国家一日不得安宁啊。”王钰语重心长,由衷的说道。想起从前自己读中学那个时候,总认为古代那些帝王将军们太容易了,想打谁派个几十万上百万大军去打就是了,想灭谁就灭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可真正等到自己掌权,统治一个国家时才发现,原来给一个国家当家作主是这么地难,更何况是一个像宋朝这样积弱百年之邦。

众将闻之,不免有些不敢芶同。且不说王上以二十少年封王拜相,单说以金国之强大,灭亡辽国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可他们十几年来却未曾踏过长城一步!反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国家接连几次叛乱,都被迅速扑灭,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作到的。虽不说与汉武唐宗比肩,也可算是大有为之主。

为何王上还出此感慨之言?未免对自己要求太过苛刻了。

“王上,恕臣直言。圣人云,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岁才算是开始。如今我大宋雄兵百万,良将千员,国力昌盛,四海升平。我等皆愿在王上统帅之下,开疆拓边,立盖世之功业!”

听完林冲地话,王钰大笑:“哈哈!林大人,你怎么也学会这套文官的把戏?什么国力昌盛,四海升平,这些歌功颂德的话,不说也罢。好听的话听久了,会让人滋生骄傲的情绪,本王可不希望这样。行了,言归正传吧,这次把诸位召回京城,为的就是一件事情。”

众将一听,心头阵阵蠢动,肯定是要马上北伐了!作为一个军人,有什么比听到开战地消息更让人兴奋的呢?

迎着众将渴望地目光,王钰不急不徐的说道:“那就是与诸位将军商议,北伐大计!”

正当众将欢欣鼓舞之时,王钰又添上了一句:“本王准备在三年之后,举师北伐,荡平草原,一统中华。”

什么?三年之后?没听错吧?众将大感意外!满以为,这次召我等回来,肯定是共商大计,一旦我等回到防区,立即调动兵马,大军直扑金国而去。可没想到,王上竟然是想在三年之后才动兵。

既然如此,那这么早把我们召回来又是何意?军不可一日无帅,长江以北七大卫戍区的最高长官都在这里坐着,这岂是儿戏?以王上的英明,难道不理解这其中的利害?

第三桶 第一百八十三碗 师从赵匡胤更新时间:2007…12…28 18:24:56 本章字数:3344

一纸军令,调回长江以北七个卫戍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下。女真人闻讯之后,断定王钰此举必是准备北伐。是以将全国大部分军队调到宋金边境,严防死守。可等来等去,没见到宋军的踪迹,倒是后院起了火。

防守大宋东北面的金兵,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兀术与完颜宗翰两人在前线又起了争执。兀术主张,趁大宋河北的军事长官们回京之机,金兵应该大举进攻,不但要收回二十三城,更要夺下幽云战略要地。幽云一下,大宋无险可守,黄河北岸一片平原,正适合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

可完颜宗翰不这么认为,以他的判断,大宋在幽云屯兵二十余万,太原延安一线兵力二十三万有余,兰州还有精兵十余万,新近组建的宁夏都护府拥兵十万。加起来,近五十万的兵力,这个数目正好是金国兵力的总数。

而大金立国以来,数次对宋发动进攻,连战连败,元气大伤。如今驻防边境的金兵,就是国家的全部底子,如果贸然进兵,一旦有个闪失,就会伤筋动骨,再想恢复元气,可就难了。

两人相持不下,一纸弹劾奏章递到金廷。皇帝年幼,不能作主,而皇太后又是女流之辈,难当大任。朝廷的权柄落在了一班跟随完颜阿骨打征战半生的老臣手中。而新近崛起的完颜亮又是来势汹汹。两帮人争执之下,老臣们做出了妥协,同意了完颜亮的建议,将前线的军事指挥权,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