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4/5页)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

有谁能够回答:“唯”和“阿”同为应对词语,但是,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差是多少?“善”与“恶”他们之间相差的距离又是多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气未央哉!

人们心中的畏惧不可以不认真对待。但是,传统的美德已经被荒废很久了,那些歪风邪气至今都不能终结!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好像是要去参加大餐宴会,好像是春天登高游览,以及一切浮华享乐的活动。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飕飂兮,若无所归。

唯独我却淡薄宁静无动于衷;混沌的好像婴儿还未长大;好像动,又好像不动,没有思欲,也没有烦恼,像这种不沾染世俗的样子,又好像无所归的游子一般。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像世人经常自得意满,尤其在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就好像有用不完的才智与能力。而我的才智与能力,就好像遗失一样,心境之中空空洞洞。我是愚蠢的人吗?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

众人对于享乐都明明白白,追求唯恐不及。而我却昏昏顿顿视而不见。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众人对于利之所在都非常精明,而我却悄无声息。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这样飘飘然好像在无边无涯的大海上漂泊无处安身。众人都以为获得了一切,唯独我愚昧而笨拙,鄙视他们的行为。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注重在求“道”,因为我一心以道为重,探索自然规律就好像时时要吸食母奶的婴儿一样。

笔者感悟

老子本章阐述的是修炼心境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看到老子阐述的这种境界,有些人会感到非常失望,如此的境界与沮丧、颓废、看破红尘、玩世不恭有多大差别?其实不然,修炼心境、陶冶情操并不是要远离尘世、远离社会,生活在真空里,老子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凡事都要有境界、要有度、要有分寸。

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从字面上理解是排除一切杂念,专心求道。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屈原就是达到老子要求的境界的典范。

《楚辞•渔父》大意是:屈原被放逐以后,来往於江潭之间,在水边且走且叹息,看起来憔悴枯瘦,一副病态愁容。渔夫看到了就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麼会流落到这个地方来呢?”屈原回答说:“全天下的人都污浊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就被放逐了。”渔夫说:“一个才德兼备的人是不会执著拘泥於外物的,而且能够配合时局转变作为。全天下都污浊了,为什麼不跟著同流合污呢?所有人都昏醉了,为什麼不跟著饮酒享乐呢?为什麼要思虑得那麼深远,表现得那麼清高,而使自己遭到放逐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拍乾净才戴上;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乾净才穿上。怎麼可以用洁净的身体去承受污秽的东西呢?宁可投身到湘江的流水中,葬身在江中的鱼肚里;怎麼可以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间的尘土呢?”渔夫微微一笑,敲击著船板要离开了,一面唱著歌说:“沧浪的水清澈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污浊的话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脚!”然后就离去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