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 (第1/5页)
黄勃以前的表演靠的是本色演出和自己琢磨,选择的角色正好适合他的特点。
如果想要有所突破,还需要继续磨练演技,尝试各种类型的角色。
在电影学院学习表演是一种方式,同时也要增加实践,文艺片最能磨练演技。
林晓玲认为这部《香火》适合当前阶段的黄勃,小成本的文艺片,拍摄周期不长,贴近生活,很考验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偶像剧容易演,是因为本身就很虚假,不需要太认真,无论剧情多么浮夸,演员多么矫揉造作,观众都能接受。
只要男女主角有颜值,懂得煽情就好了。
越是贴近生活的影视剧越难演,一旦和生活稍加脱离,观众就会觉得不协调。
林晓玲既是好梦公司的一员,又毕业于电影学院,自然愿意照顾黄勃。
这样一方面给了黄勃锻炼演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借助黄勃的名气,提升这部小成本文艺片成功的概率。
掌握着青年导演扶助基金,她每年要监制七到八部类似的文艺片。
说实话,真正成功的影片并不多,大多数都卖给了电影频道,收回部分投资,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新人导演,给他们积累经验。
每年只要有一位青年导演得到认可,走出自己的道路,就算成功了。
即便如此,林晓玲还是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新人导演出谋划策,提高电影的品质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人导演可能只会考虑怎么在影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忽略了市场因素。
林晓玲和好梦公司有这方面的经验,帮助他们完善计划,适应这个圈子。
“黄勃?太贵了吧?”宁皓惊讶道。
宁皓觉得《香火》有个十几万就能拍完,如果是他自己投资,节省一点,制作成本完全能控制在十万以内。
摄像机和胶片不要求太好的,能用就成,非专业演员片酬低,兴许管顿饭就完了,剧组的工作人员找电影学院的那帮兄弟帮衬。
这么算下来,五万块其实也能凑合,就是太紧巴,没有余地。
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宁皓倾向于价廉物美,光是黄勃的片酬就不止二十万。
“咱们圈子里的规矩,演员拍文艺片都要自降片酬,他现在正在上学,你找他谈谈,要是真喜欢这个角色,说不定就不要钱了,都是搞文艺的,谈钱就俗了。”林晓玲玩笑道,“再说,你要是真想在导演这个行业干下去,就要有导演的范儿,导演是剧组的核心,指挥演员,要有霸气。”
你是著名导演,当然有霸气,我只是新人,哪儿来的底气。
宁皓在心里想着,他在京城混了好几年,当过mv的导演,有些经验,但拍电影长片还是第一次,心里难免打鼓。
他决定和好梦公司谈完合同就回学校,凭着自己多年神侃的功夫把黄勃拿下。
好梦公司的青年导演扶助基金已经推行了两年多的时间,投入三千多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
宁皓和负责的制片人谈了一上午,对项目的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只要通过林晓玲的审核,这个项目就可以启动了,宁皓随后签了一份意向性的合作协议书,正式的合同需要双方加深了解后才会签署。
好梦公司需要做相关的背景调查,确认这不是一场骗局。
走出好梦公司,宁皓松了松领带,呼出了一口气,虽然这身衣服穿着不习惯,但确实给他带来了一份自信和运气。
协议书就在皮包里,他的心里踏实下来,他拿出手机,打给了邢爱那。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宁皓都没有见到黄勃,黄勃正忙着宣传电影。
十二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