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部分 (第3/4页)

全消灭,而是一直流传至今,法家的强大必然会和以“仁义”为根本立足点的儒家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李世民可以用自己的权威 逼迫两大学术宗派暂时言和,可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李二陛下的威慑力,至少现在的李承乾没有。

苏宁有理由相信李二陛下一旦故去,李承乾一旦登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儒法之争,李承乾这样希望苏宁尽快重返朝堂,也是希望可以依靠着没有明确政治倾向而倾向于实干的纵横家强大起来,然后成为平衡儒法两家的重要筹码。

李承乾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太子了,合格的监国太子。

李二陛下比想象中更加注重培养李承乾的能力。更加注重李承乾是否可以成为他合格的后继之人,但是苏宁更加希望的是李二陛下可以主动禅位给李承乾,而不是等李二陛下去世之后李承乾登基,皇位世袭制度之下,有一种情况可以避免皇位的流血争斗,那就是老皇帝主动禅位给新皇帝,并且扶持他走过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苏宁不知道在李二陛下的心中是否考虑过他自己的皇位和大唐的传承哪个更加重要,但是就如今来说,苏宁知道,李二陛下绝对不会放弃皇位的。他才四十多岁。放在现代,还是个年轻人呢,正是壮年的时候,正是适合做大事的时候。

苏宁决定把已经修改完毕的苏版《资治通鉴》献给李二陛下。前前后后。整整八年时间。苏宁足足拖了八年时间,真正的完全版在四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可是苏宁不愿意那么早就把这本很有意义的史书放出去。在这最近的三年里面,他亲自执笔,和崔孝义一起,逐字逐句的研读,逐字逐句的琢磨,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

有些篇章一遍就过,有些篇章十数次更改,神机已经无法使用了,苏宁难以再去誊抄原原本本的司马光的意见,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他自己的想法,他已经做了十年的官,经过了十年的大唐的官场战场的磨砺,苏宁的经历不会逊色给司马光多少。

而且,苏宁还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以往写史书都是新朝代记录旧朝代,苏宁不仅仅写了前隋,更写出了武德贞观二代的事情,从隋末大乱,到李渊阁下建立大唐,再到李二陛下登基,然后是十年的大扩张时代,每一场战斗,每一次生死之战,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所以,他写的非常仔细。

就连玄武门之变,他也并没有避讳,当然他没有决定现在就把那一章献给李二陛下,而是要等合适的时机,苏宁有一种预感,待到李二陛下可以直面自己曾经的野心和残忍以及自私的时候,他就可以坦然地把皇位让出去,让年轻的充满精力的李承乾登上皇位,而他笑盈盈的看着李承乾坐稳皇位,执掌大唐,放心地闭上眼睛。

苏宁前往皇宫的时候,是带着十几辆大车一起进入皇宫的,一起的李承乾面色极为复杂,看着手中的书稿,咬紧嘴唇,不出一言,时而看着身后的十几辆大车,想象着那一本本苏宁和他的助手们亲手写下的书,他就觉得有些头晕目眩,不可思议……

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八年,八年,那岂不是说苏宁从十六岁开始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一部宏伟的巨著了吗?上至周威烈王,下至隋炀帝失国,前前后后千余年的历史,在《三国》之后,这本真正的史书,真正的文学巨著,足以奠定苏宁一代大师地位的作品,居然就在自己的眼前。

他翻开的是汉卷,关于汉武帝的篇章,既有对于伟大功德和猎猎雄风的歌颂还有赞扬,也有对汉武帝晚年闹出的不少荒唐之事严苛的批评和辛辣的讽刺,既有对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功的美妙颂歌,也有对霍去病性情乖戾、不体恤士卒、欺压良善的批评,毫不留情的揭露了这些人最真实的一面,有些言论,让李承乾自己都觉得心惊肉跳。

可是当他看向苏宁的时候,苏宁一脸的淡淡然,丝毫不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