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 (第4/5页)
刚从边外历经九死一生,方能踏上故土的旧部是不可能随他一起去的,这不是他们想不想的事,也不是太平军让不让的事,而是他们在夔东能不能生存的事。
当初,李定国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想到去夔东和文安之会合,但也断然不是就在夔东立足,而是希望和夔东的忠贞营一起攻略四川或湖广,重新开辟抗清战场。
夔东之地,绝非养兵经营之所。
李定国做不到因为一人得失而让部下重新跟着他吃苦挨饿,他让文协吉回去转告他的父亲,希望老督师能够看在抗清大业的份上和他一起承认定武政权,并接受太平军的改编,让夔东的将士们能够从夔东走出来,和太平军一起开赴抗清杀鞑的战场。
文安之派次子文协吉到贵阳请李定国去夔东的事,贵阳这边自然早就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到了周士相的案头上。
周士相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他相信李定国不可能去夔东。
南都郭之奇派人送信过来,定武帝不再阻挠周士相和长公主的婚事,郭之奇希望周士相就在这几天进京与长公主完婚。之后,他将以内阁名义奏请定武帝,颁旨改制。
将郭之奇的信放下后,周士相起身活动了下筋骨,有些好笑,感觉郭之奇这个首辅现在是恨不得,马上将他这位齐王殿下绑到公主殿下的闺房中去,颇是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
从中周士相也看出来了,郭之奇是不支持自己篡位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做。也许,这位郭阁老现在是死马当活马医,将挽救大明朝的重任寄托在了公主身上了。
“瞎子!”
周士相朝外叫了一声,瞎子李在外答应一声赶紧进来。
“把那个朱三太子带过来。”周士相吩咐道。
“大帅,哪个朱三太子?”
瞎子李一头雾水,倒是听过龙王三太子,可没听过朱三太子啊。
周士相气得瞪了这个什么都不关心的家伙,闷声道:“就是几个月前海宁送来的那个教书先生。”
“噢,那个姓王的啊!”
瞎子李想起来,嘿嘿一笑就去带人。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凭什么认祖归宗!
王士元被送到镇江后,军情司立即寻找当年从北京皇宫南下的太监和宫人,以及曾见过崇祯诸子的官员。
经这些人辨认和询问,虽然不敢确认这个王士元就是崇祯五子永王朱慈焕,但却都肯定王士元是从宫里出来的,不然他不会对宫里情形记得那么清楚,甚至连两个哥哥的小名都知道。
王士元是不是朱慈焕,事关重大,周士相不敢大意,虽然定武帝在文村时曾提起孝烈皇帝有子许流落江浙,但这不代表这个王士元就一定是朱慈焕。因此他需要一个肯定答案,而不是“可能”或“也许”。
周士相如此重视这件事,不仅仅是要弄清这个“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更重要的是要弄清这个“朱三太子”是自己主动出来,还是背后有人让他出来。两者的结果是一样,但性质却绝不相同,也关系到周士相如何对待这个“朱三太子”。
周士相担心王士元的背后或许有什么人在暗中操作,借着这位可能是真孝皇之子的“朱三太子”兴风作浪。他的怀疑不无道理,因为南渡以后,朱明宗室谱系就大乱,很多骗子和有心人纷纷出场,早在弘光年间,就有“大悲案”和“真假太子案”闹得沸沸扬扬,这背后不乏江南士绅的代言人东林党人在掀风作浪。
“大悲案”倒罢了,最后证实的确是一个骗子自称是明朝亲王,从兵乱中逃出做了和尚。此人先称自己是崇祯帝封的齐王,后来又改称是吴王,又说什么“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该他做大位”,语无伦次,形迹可疑,一看就是个骗子。所以九卿科道会审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