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4页)
导致了另外一种两重性,即物质与欲望的两重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的种种潜能的承受者,但人生存的短促历程不允许人将其所有欲望都充分实现,而是生活在种种条条框框和压抑中,现实不允许你随心所欲。若你想你的思维能驰骋,要么你是一个思想家,要么你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即使在极其顺利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只有当个体的生存历程与人类共同的生存历程融二为一时,个体才能参与历史进程中的种种人类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思维上不能走极端,由从极端自私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突然变为公而忘私的超现实主义者。有一个主题,从左至右,从右至左的摇摆,再到复合,再到立体化的发展,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全方位的进化,而有些过程会在某一必然阶段中诞生,发展,直至消亡,再向新的领域螺旋式的上升进化和发展,不断回到原点,又高于原点,而这个原点,即现实。
人这一个体能够实现的潜在能力与个体实际实现的某一目标的程度之间,除了主观意识之外,还受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制约。不切实际,好高恶远,只能当一个思想家,超前思想家,或滞后者。现实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由于某些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或期望值过高,因此,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加大,认为自己是一块行尸走肉,生不如死。因此,在思维上形成了虚设的假死,或等到来世,再去实现自己的梦境,即所谓的心想事成。而来世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个什么东西呢?人们时常在小说,诗歌,戏剧,电影中可以看到,可它是人类主观臆想虚构的。当你需要时可以主观臆造,或花钱去享受,它是生活中的乐趣或渲泄对象,但不是主题。来世,除了等待,又有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验过呢?它只能使人行为萎缩,与世无争,象一块行尸走肉。如果是科学幻想未来,还可以为人们所接受。有的人认为,生存的意义并不在于将人的能力充分展现,而只是盲目地履行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象一个自甘情愿的奴隶,逆来顺受,自己折磨自己,或自己安慰自己…这是应该的。认为自己个体的发展,自由和价值都是次要的,与他人的命运和利益相比,不值一提。甚至不惜臆想一种永恒的力量,人人为他人,凌驾于个体——自己之上。但现实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意识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如果这个社会人人的思维,参差不齐,并不千篇一律,多种多样,在不触犯法律和他人的利益的前题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但对人人都强求一致,象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一样,那这个社会就有点奇怪了,使人联想起准军事化的军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同一法律准绳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存空间,为什么要强求别人与你的生活方式一致呢?连社会都允许在法律,道德和行为准则下的小自由,更何况你了?
人既然存在生与死的问题,且人又是一种难以琢磨的高等级的动物,求生的欲望,使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去死。于是,科学的文明,将人类的死亡推远,不断地延缓死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实践和客观事实证明了人类的文明,使人类拓展了生命周期,开始远离死亡,以寻求延年益寿,长生缓老,并使人类将生与死的周期改为——快点生,慢慢长,慢点死,晚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