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頁 (第1/2页)

因為她總覺著自己打胎傷了身子,當年能從鬼門關挺過來,單純是因為自己把打掉的已經成型的胎兒自己吃掉,所以才大補了元氣,後來見到別人不要的做人流的孩子,有缺陷引產的孩子,以及計劃生育期間不得已引產的……都成了她的致富手段。

不知道靠什麼途徑,她認識了一班子堅信這種東西能大補元氣,美容養顏的變態,並且為他們在醫院裡尋找各種死嬰,作了不少孽。

可在世人眼中,她還是一個救苦救難,挽救無數孕產婦性命的婦產科優秀大夫,誰也不知道在她手裡,一旦大小只能保一個的時候,她會毫不猶豫的保大,本來這也是符合醫學倫理要求的,無可指摘。

問題是,她不僅保大,她還得去小,很多明明可以同時救活的情況,她也是主動放棄搶救新生兒……而被放棄的新生兒,就成了她的賺得盆滿缽滿的工具。

一面是產婦得救,家屬對她的感恩戴德,另一面是靠著嬰兒掙的盆滿缽滿,腰纏萬貫,正因為這種正反兩面,完全截然相反的表現,再配上很有爭議性的「女菩薩」三個字,成為當年非常熱門的一部小說。

可惜的是,楊荔枝本人並沒有多少真才實學,寫出這本小說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在文壇銷聲匿跡,等到安然想要找她求證當年孩子錯換真相時,她也只是省醫院一名普通的退休護士,沒有人能跟她與多年前名噪一時的女作家聯繫在一起。而安然當時也沒注意,就連私家偵探都沒能查到。

安然是怎麼知道的呢?

是做阿飄的時候,可能是上天可憐她怨氣太重,怨念衝撞得厲害,所以發了一回慈悲,讓她聽見楊荔枝兩口子的爭吵,從而知道她曾經是個女作家。至於她一直心心念念想看看活成什麼樣的劉美芬母女倆,上天卻沒給她這個機會。

當然,安然不僅知道楊荔枝就是那個筆名叫「手術刀」的女作家,還嚴重懷疑她的小說其實有部分是來源於真實經歷。

安文野和劉雨花當年的錯換真相沒能繼續查下去,遇到前所未有的來自各界的壓力,其實就是因為有幾股不明勢力的干擾和阻撓。安然也曾疑惑過,為什麼一個簡單的錯換案子不能查下去,為什麼很多當年的醫護人員不願意作證,真的是年代久遠記不清了嗎?可直到做了阿飄後,安然才發現,就在1983年的夏天,市醫院還曾發生過一起嬰兒失蹤案。

好端端的嬰兒,在產科出生以後忽然就失蹤了,對外宣稱的說法是孩子因為羊水窒息沒搶救過來,當時產婦已經用力過度昏過去了,而產婦丈夫遠在外地,也不知道事情真相,等他趕回來,妻子甦醒的時候才知道孩子已經死亡了……甚至,為了掩蓋嬰兒失蹤的過失,所有參與手術的人員一致對外宣稱嬰兒死了被處理了。

那對夫婦本來也曾懷疑過,怎麼會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處理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也曾鬧過,可終究不敢擾亂社會秩序,在第一次嚴打開始這一年,他們只能忍氣吞聲。

後來,醫院越辦越大,這對夫婦作為普通小老百姓,也只能繼續忍氣吞聲,再加上已經生育了別的孩子,有了新的精神寄託,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安然跟他們不一樣,她是一名有人脈,有資源,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家,她如果要刨根問底,不僅當年的錯換真相會損壞醫院名譽,就是八三年的這場失蹤案也會被舊事重提,到時候受牽連的人就太廣了,很多家庭的平靜都會被打破,很多退休領導也會……所以,她沒能查下去。

安然始終堅信,藝術來源於生活,楊荔枝能創作出那麼匪夷所思的,角度駭人聽聞,卻又怪異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應該是跟她的親身經歷有關。而更巧合的,真實事件發生在1983年夏天,她的中篇小說公開發表於1985年春末天,整整兩年時間用來創作、修改、校對、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