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3/5页)
君帮忙熬药的。
屋外,日头西斜,晒得有点热,廊下蹲了两个人,看到柏君拿着空碗走出屋子,都松口气。
柏君把碗递给他们,淡淡道:“他喝了。”
两个人一看就是内学的学生,穿着内学的常服,相互看了看,宽慰道:“文先生肯定能很快病愈的,柏监院不必担心。”
柏君看他们的眼神略有些奇怪,“我自然不担心,药是你们熬的。”
“……”
“学生们先告辞了,柏监院请留步。”
柏君点点头,“去吧,柳先生还等着你们上课。”
“……”
文舟的讲师生涯遇到了一点小波折,好在等到第二次开课时,他的病完全无碍了。
“同学们——”
底下的所有人都无精打采地仰着下巴望他。
文舟颇有点讶异,“怎么都没精神?”
学生们不说话,文舟只好翻开课案开始讲,上节课他接着孙先生未讲完的内容把半本诗集讲完,今天他打算继续讲那位诗人的另一本诗集。
“《纤纤集》中还有一首诗备受推崇,是儒子坚成名之后,受友人相邀游览鹭泊湖时所作,”文舟懒散地坐在椅子上,就像在闲聊,“彼时,秋日风光大好,儒子坚泛舟湖上,与友人对饮,兴致所至,提笔写下……”
文舟讲诗文十分悠然自得,底下的学生昏昏欲睡,午后的日头正热,知了叫没完没了,一堂课下来不知睡倒了几个。
“这句是讲,湖水倒映于诗人杯中,满满一杯,令他感慨,人生千百种滋味,融在酒中,大约是咸涩而不堪入喉的,也是最令人回味的。诗人此时虽惬意游湖,但心中始终放不下忧思。”
“……”
好一阵寂静,只听到轻微的呼噜声。
“啪。”
戒尺敲在案几边沿,文舟伸手指了指一个正打瞌睡的学生。
“齐逢,你把刚才这句解一遍。”
睡眼惺忪的男孩子站起来,呆了呆,旁边的同学小声提醒他,“第三行……”
学塾里上课用的书本都是学生自己抄录的,先生写一首,学生抄一首,要求背的,自回去默诵。
齐逢捧起书册,他的字歪歪扭扭,“蒸云波碧满、满、满金杯,撩尘百味咸中最……意思是、是、是……”
半天憋不出是什么。
“是‘鎏’不是‘金’,”文舟调侃道,“鎏金和真金可不是一个价,你一个字多花几十两去,换我我也不乐意。”
其他没睡着的学生在一旁嗤嗤地笑。
齐逢浑身一个激灵,瞌睡虫被轰跑了,赶紧正正经经解释诗句,但他一个字没听,实在不能理解这古人的诗意,只好连蒙带猜,“呃、呃……诗人想,把湖水装在杯子里,喝起来一定是咸的。”
文舟嘴角翘起来,“你是说他渴了?”
齐逢:“……”看老师的表情,大约猜得不对?
文舟道:“那他一定很渴。”
傍晚时候,文舟晃晃悠悠去膳堂吃饭,半路遇见孙先生和柏君正站在门口不远处交谈。
“老师,柏君,”文舟招呼道,“吃饭了吗?”
孙先生笑眯眯的,“过来,有事同你说。”
文舟肚子饿得厉害,教孩子太耗费精力了,不过老师叫他,他还是二话不说凑过去,“老师,什么事?”
孙先生还未答话,柏君先道:“你课上睡着的学生太多。”
“……”文舟不解,“你如何知道?”
柏君道:“我身为监院,讲师授课时偶尔旁听,是职责所在,学生惫懒,你上课时应有对策。”
文舟左思右想,很是为难,“有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