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3/5页)

惑,却没有追问,闭口不言了。

177

177、英雄豪气 。。。

事情过去了三天,当案子审得差不多时,赵源终于失去了耐心,令人将皇帝软禁在了含章堂,使他再也无法接见大臣,更无法书信往来,再蓄谋“造反”。

至于具体案情,也大致明朗了。原来赵演之前所截获的那封敕令,所写的“卿欲何日开讲”其实是句暗语,是在催促荀济和其他参与这个密谋的人赶快动手。而皇帝自己也没闲着,他召了一批工匠,在后花园里借着修建土山为名义,暗中挖掘地道,一路通往位于北城的齐王府。结果阴差阳错,被守门军士觉察,这才功亏一篑。

根据抓获人等的招供,参与密谋的还有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人。调查清楚之后,赵源懒得在这个案子上再多拖延磨蹭,按照对谋反大逆罪的律法,这些人被装入囚车送到集市上,当着围观百姓的面,全部用大锅烹死。

倒是作为主谋的荀济,有点令赵源犯难了。

荀济是当世有名的贤才,曾经在南梁时候因为劝阻萧衍修建佛寺而得罪了萧衍,不得不逃到东魏。当时赵源正在担任中书监,他很爱荀济的才华和贤德,想让荀济担任天子侍读。赵雍对他说:“我喜爱荀济,想保全他,才故意不任用他。荀济一旦入宫,必定会做人失败,招致祸事。“

赵源不听,坚决请求允许让荀济做侍读,赵雍才答应了。现在,荀济等人暗杀他的阴谋败露了,着实令他在失望之余也有些寒心。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试图给荀济一条生路,于是派侍中杨愔去狱中劝说。

杨愔对荀济的行为非常不解,疑惑着问:“你一个到了衰暮之年的老头子,大将军待你不薄,你又为何如此?”

荀济义正词严地反驳道:“我人虽老,而忠义壮气还在!”

杨愔对他既同情,又颇为他的忠义所打动,于是故意在赵源面前拐弯抹角地为他开脱:“荀济自己感伤年纪衰老,还没有建立功名,所以想挟持天子,诛杀权臣。”

赵源一贯爱贤好士,对文臣们向来优容,本就没打算杀掉荀济。眼下杨愔给了他个台阶下,他就亲自去了监狱,打算赦免荀济。

他先是令狱卒将荀济从牢房里请出来,接着向荀济恭恭敬敬地施礼,主动问道:“荀公为什么要谋反?”

荀济此时只要稍稍服软,必能保住性命。然而,在赵源颇为期待的目光下,他却端正神色,慷慨激昂道:“我奉天子诏书诛杀你,怎么会是谋反?”

赵源并没有生气,犹豫半晌,终于苦笑道:“公欲求一死以全名节,反陷我于不义。也罢,我就成全了吧。”说罢,做了个手势,转身出去了。

……

被一直以来颇为信赖的人背叛,这个滋味很不好受,更令他开始多疑,分外警惕了。他回去之后仔细想了想,突然回忆起了当年温子升帮助孝庄帝元子攸谋杀慕容盛的事情来了。偏偏在审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蛛丝马迹指向了温子升,只不过没有确凿证据罢了。

思前想后,他终于还是选择了怀疑。结果,对元氏忠心耿耿的温子升被扔进大牢,不给饭吃。温子升饥饿难耐,把衣裳和被子都吃了,最后还是饿死在狱中。

温子升死后,尸体被扔在街头,家人也悉数没收为官奴。一时之间,举国震恐,无人敢为他收尸。偏偏有人一点也不害怕,为他收敛了尸体,好生安葬了,此人就是赵源一手提拔起来的“酷吏”宋游道。人人都为他担心,生怕赵源会迁怒于他。

这一天,王府里的书房内,宋游道、陈元康、崔暹等人正在和赵源一起处理公务时,赵源突然抬头瞥了宋游道一眼,不动声色地问道:“昨日人听说,你为温子升收葬,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