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4/5页)
随便问了一下过路人确认了白马寺的方向,快速行去。
白马寺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有着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白马寺是佛门传入中州以来由朝廷建造的第一座寺院,这在道门昌盛的中州十分不易。天竺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曾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历经艰难行至中州,当时齐国已经十分开化,明帝在四方阁接待高僧,并亲自听了数次高僧论法十分惊叹,便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林海行至白马寺,举目远眺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次塔为造型别致的四方形密檐式砖塔,林海细细一数用十三层,约莫着有八九丈高的样子。继续行去,看到古色古香的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为茂密的柏树。行至门前,林海看到有僧人在打扫。
看到林海清晨便来到白马寺,僧人上前双手合十道,“施主,清晨为早课时间,暂时不接待上香。”
林海双手合什还礼,“请问我可以听早课吗?”林海语气十分可以,佛门重地,心诚最为重要。
“这我不能决定,施主稍等,我去给您问问戒律院长老。”寺僧看到林海一脸的虔诚,不忍让他白跑一趟,转身向寺中行去。
正在这时戒律院的长老正好来门前视察弟子们打扫并督促他们别耽误了早课的时间。看着一名弟子急忙的从寺院门外走了进来,并向着他行来。长老驻足等待。
寺僧简单的述说了林海的愿望,长老也微微一怔。他也没有想到会有人提出想听早课。“来及是缘,允他进来吧。”长老转身向大雄殿行去。
林海在寺僧的带来下走进了这坐古刹,觉着明显带有古代中州的鲜明特色。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苍苍,金桂沉静,环境清雅。
不一会林海走入大雄殿。一进正殿的门,看见两旁座满了僧人,中间坐着一排高僧,身披袈裟。
“咚、咚”钟声传进了正殿,悠扬绵长。钟声落下,众僧早课开始。
第八十七章 山门护法
林海在大殿门口位置众僧之后寻到一个位置盘膝而坐,梵唱他是听不懂的。但林海在这众僧宣法的地方静心感悟着《心经》,此时的林海情绪慢慢收敛,就连心跳也缓慢了许多,整个人处于放松之中,心中空无一物,梵唱的音节仿佛一个个敲进林海的心里,加深着他对《心经》的感悟程度。
顺着时间的流逝,林海进入了一种奇怪的境界中,左臂放出的白色光芒将他整个人包裹起来,整个白马寺附近的玄气成漩涡形势击中冲向大雄殿,殿中静心念佛的诸僧感到了周边的变化,纷纷侧目看向林海,“当”大雄殿中央的一位身披袈裟的高僧敲响了身前的小钟。早课的僧人们仿佛被震慑到了心里,都低下头认真的咏念经文。白马寺的方丈与众位长老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注视着林海的奇怪状态。
林海此时感到左臂中的能量已经爆棚,而且不由他控制的向外散去。白光在林海头上凝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林海头顶的白光也逐渐凝型清晰起来,另诸位高僧意外的是林海头顶竟然凝结出一尊法相,坐于双层束腰仰覆莲座之上,身体重心微向左倾,左手持印,右手牵一枝半月陪衬的莲花,开于肩头。法相头带五叶宝冠,发髻高耸,缯带上扬,耳饰叶型璫。宽额窄面,细眼小口。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两肩披帔帛,自两臂自然飘落,在两腿前自然垂下。腰间系带,下着长裙,长裙上绣有精美的花纹,衣褶自然流畅,自然铺在台座之上。
法相凝结后,白光普照而下,殿中众僧人被白光拂照而过,六根不净,心不虔诚的弟子瞬间昏迷倒地。身体上不时的泛着丝丝白色雷光。众长老于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