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5页)
另派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为逻婆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万,在使节团之后出发,雄踞白兰道,与苏定方军以为掎角之势。
占据吐谷浑王帐的禄东赞想不到大唐真的会为吐谷浑出头,而且还摆出了先礼后兵的阵势,他不觉大皱眉头。
禄东赞自诩也是学习过不少汉家经典的,对上其他什么唐臣,他都不怵,但是这回来的又是大唐那个年轻的小相公,他顿觉头痛起来!
这次会出兵攻占吐谷浑,其实也不只是他家小赞普芒松芒赞的主意,其中也有禄东赞的默许。
当初松赞干布在世时,禄东赞就一力支持松赞干布吞并羌部,占领陇西,只是那时大唐的皇帝十分强悍,以五万兵马生生打退了吐蕃二十万大军……
至此,禄东赞才明白他们吐蕃和大唐的差距,于是他主动向赞普请命,去长安学习汉学,并竭尽所能,为他家松赞干布娶回了大唐公主为赞蒙。
大唐公主的到来,不但让吐蕃与大唐成了友好邻邦,更让吐蕃学习了许多先进知识,得到了各种生产生活工具和资料,使得吐蕃人迅速脱离落后状态,强大了起来……
禄东赞是亲眼目睹着吐蕃在松赞干布治理下,创造文字,制定律法,确立官阶制度,逐渐有了大唐之初的风采……
眼看着吐蕃越来越强盛,他的圣主松赞干布却忽然逝世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好基友完成遗愿什么的,听起来不错=。=
第335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11
禄东赞接下的摊子,虽然算不上烂摊子;可也不比当年大唐的长孙国舅的强多少;至少人家还是小皇帝的舅舅呢;他顶多就是个先朝元老而已,论亲近远远不如长孙无忌跟李治!
此次之外,吐蕃内部原本就不怎么和平,松赞干布的新政对吐蕃长治久安是有好处的;但却触犯了不少贵族的利益,年幼的芒松芒赞一上台,就有不少贵族打着恢复旧制的主意。
其次是,禄东赞虽然深受松赞干布信任;一直作为大相治理吐蕃;但他的政敌也不可说不多;而松赞干布临终留给芒松芒赞的辅政大臣里就有三分之一是禄东赞的政敌。
禄东赞秉承松赞干布的遗志,辅佐幼主的同时致力于安定吐蕃内部,巩固松赞干布在世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吐蕃的固有领土。
虽然,禄东赞的权力比松赞干布在世时大得多,可他却更谨慎了。
主少国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何况禄东赞年轻时也在长安学习了不少汉家经典,对史书中说的那些权臣的结局记忆尤为深刻。
再有就是大唐那边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下场也给他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大意,看清了小主人,否则大唐国舅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后来,大唐派来的那个年轻小相公就一语道破了他的尴尬处境,还给他出了一个既能铲除政敌,又不让小赞普对他起忌惮之心的计策。
于是,禄东赞赌了一把,相信了李三郎的话,孤身一人跟着大唐使团跑到了洛阳……
结果正如李三郎所说,逻些城的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企图趁禄东赞不在的时候夺权,不但用手段控制了小赞普,还私下派刺客道洛阳去刺杀他……
结果,这些心急的家伙当然是被早就等着他们钻套的禄东赞一一击破。
这下,不但重新掌权的小赞普对禄东赞感恩戴德不说,禄东赞也不用亲自出手收拾那些跟他政见不和的家伙,继续推行新政。
当然,这些和睦的景象都只是一时的,要使朝堂上下乃至幼主信服,没有点武功是不行的!
所以,对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而禄东赞在洛阳期间也没闲着,他亲眼目睹了大唐上下人民群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