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页)

方案都需要一整套的调适与改变,这些改变在鸟类和哺乳动物身上都是不同的,到今天现代鸟类和哺乳动物更是迥然不同。鸟类的解决方案是,雌性很快娩出受精胚胎,以一层硬壳包裹卵黄,胚胎处于一种完全未发育、极其无助的状态,除非是胚胎学家,任何人都认不出这是一只鸟。从受精到产卵,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只有一天或者数天。如此短暂的体内发育必然导致一段长得多的母体外发育时间:在雏鸟破壳而出前有长达80天的孵化期,在雏鸟能飞翔前有多至240天的时间需要喂食和照顾。一旦鸟卵娩出,接下去雏鸟的发育,没有什么事是非母亲不能做的。父亲也可以像母亲那样趴在鸟蛋上给蛋保温。多数鸟类的小鸟孵化以后,和父母吃的是同样的食物,父亲也能和母亲一样外出觅食,衔回巢中。

多数鸟类物种需要雌雄双方共同保护鸟巢、鸟蛋和雏鸟。对于那些只需一方即可完成上述任务的鸟类,也多半是雌鸟而不是雄鸟担当责任,理由是我们在第二章 中已经讨论过的:雌性对于受精胚胎在体内发育所尽的义务越多,它就越排斥雄性照看后代,并且由于体内受精,雄性对后代的父系血统缺乏信心。但是,所有雌性鸟类对后代所尽的体内义务要比任何一种哺乳动物少得多,因为发育中的雏鸟即使和最早产的新生哺乳动物相比,它出生(产卵)时是处于那样早的一个发展阶段。母体外的发育时间(理论上是一段父母都能分担责任的时间)与母体内的发育时间之比,鸟类远高于哺乳动物。任何一只雌鸟的“孕期”(卵的形成期)不会像人类那样“十月怀胎”,甚至比哺乳动物中最短暂的妊娠期12天还要短。

因此,当雄性始乱终弃时,雌鸟不会像雌性哺乳动物那样轻易被哺育后代之责吓倒。这是由于进化安排了鸟类的本能行为、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果。鸽子通过从喀囊中分泌“乳汁”喂养雏鸟,雌雄鸽子演化成都能分泌“乳汁”。鸟类通常是双亲共同养育雏鸟。但在一些单亲育儿的鸟类中则通常是由母亲担起唯一守护者的角色,少数则由父亲承担,而后者在哺乳动物中绝无仅有。由雄鸟独自照顾雏鸟不仅是那些性别角色反转的一雌多雄鸟类物种的特色,而且也包括其他一些鸟类,如鸵鸟、鹤鹊和南美鹌鹑。

鸟类对体内受精及随后的胚胎发育引起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案涉及专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是雌性而非雄性拥有一根输卵管,一部分分泌白蛋白(卵白蛋白),另一部分分泌物组成内外壳膜,还有一部分形成蛋壳。所有这些激素调节的结构和它们的代谢机理都反映了进化原理。鸟类必定已经沿着这一途径演化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产卵对于始祖爬行动物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而鸟类也许从这些动物身上继承了它们许多的产蛋机理。被认作鸟类而不再是爬行动物的生物,如著名的始祖鸟,根据化石记录出现在1.5亿年前。始祖鸟的繁衍生物机理目前仍不清楚,但从发现的8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看,恐龙和恐龙蛋埋在窝内,提示鸟类从它们的爬行动物始祖处继承了筑巢居住和产卵的行为习惯。

现代鸟类在它们的生态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从空中飞行的到陆上奔跑的和海中潜泳的,从微型的蜂鸟到庞大的已灭绝的隆鸟,从在南极冰天雪地中筑巢的企鹅到热带雨林中觅食的巨嘴鸟。尽管有生活方式上的差别,所有现存的鸟类都保存了体内受精、卵生、孵化和其他鸟类繁殖生物学上的显著特征,只是在不同物种间有细微的不同。(最主要的特例要属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的营家乌,它们通过外来热源,如发酵、火山或者日照,而不是自身的体温孵卵。)如果人类重新塑造一种鸟类的话,可能这种鸟类会遵循一种较好的但却截然不同的繁殖策略,比方说蝙蝠的那种方式,它像鸟儿一样飞翔,但却是怀孕、胎生和哺乳的。不管蝙蝠的这种方式有多少优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