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2/5页)
斯,你游历极广,见识广阔,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李斯回答道:“王上。南橘北枳臣听说过,臣以为应该是水土问题。江南宜于橘生长。而江北不宜于橘生长。”
“一语中的!”秦王很是赞成他的说法。道:“周先生是在告诉寡人,要把那些官员们弄离最宜于他们生长的地方,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成为好吃的橘有利,但这对于大秦来说是不幸。他们成为积才是大秦之幸。想。周先生,具体说说你的办法。”
秦王真是太聪明了,闻弦歌而知椎意,周冲的意思还没有说他就明白了,周冲在心里佩服得不得了。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实行流官制。”
流官制在吏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流官制的出现,使得地方官吏坐大地可能性大为减少。为国家地统一,长治久安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请问周先生,具体怎么来施行?”韩非不无好奇地问道。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以为官员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的话。要他清廉如故,困难很大。因为他老呆在一个地方,认识地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求他拘情枉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开始,也许他还能保持请正廉浩,可日子一长,就难保了口
“再者,官员老呆在一个地方,他的亲属一般来说也会越来越多,这些亲届是不是会始终保持不犯法。也就成问题了。”
秦王打断周冲地话。道:“是啊,官员也是人嘛,他们也要结婚生子,他们也有亲属,也有朋友。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他们的亲屑,他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这些人总以为有个当官地亲朋在给他们撑腰,就可以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好多官员本身并无大的过错,就是因为他的亲朋狗仗人势,今天做点坏事,明天再干些坏事。越来越不象话,最终把官员也给拖下水了。
“寡人一直在想,大秦地吏治之所以比六国的好。好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秦启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客卿,这些客卿初来乍到。在当地无根,没有势力可言,他们除了奉公守法。尽心为大秦做事以外,没有别的选择。现在不一样了,天下一统了,客卿没有了,但是寡人一定不能让官员们根深蒂固。”
他一席话把周冲要阐述的理由全给说出来了,倒省了周冲一番口舌,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把做出一项规定,官员不得在当地为官。官员的任期要做出限制,任期满了,政绩突出者,可以提拔到另一地做官口若是政绩一般者,也要调到另一地任官口只不过不升他地官罢了,也有可能要降他的官。最好是把南方的官员调到北方。北方的官员调到南方,东边的调到西边的,西边的调到东边。
“当然,具体的情况很复杂,一个主旨是不变的:要把官员远远地调离他的势力范围,让他不能扎根!”
秦王扫视一眼众人。道:“你们都听请了吗?明白周先生的意思吧?”
“明白!”众人齐道。
秦王点头道:“明白了就好。周先生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就这主意是最根本的,一定要执行好。只要流官制一推行,寡人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官员们再也不可能成为可口的梢,只能成为苦涩的积,因为离了那方土,他什么都不是。”
周冲说了这么多话,口干舌燥,端起茶一口气喝干,只觉快美难言。
秦王调你道:“周先生,说话也挺废口水的吧?周先生喝茶,是为了再给寡人出几条好主意。想。周先生,你说。”
周冲心念一动。现在的秦王兴趣大增,正是提出郡县制这一根本猎施的好时机,就要说话,只见赵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道:“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秦王脸一沉,喝道:“什么事。说?”
赵高镇静一下。道:“王上,刁民把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