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5页)
:“你懂得道吗?”无穷说:“我不懂。”又问叫无为的人,无为这个人说:“我知道。”泰清又追问他道有什么特点,无为满嘴跑火车,大谈道可以让人富贵,也可以让人低贱,也可以聚,也可以散,说得天花乱坠。后来泰清又问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道’是什么,无为却大讲特讲,到底怎么样呢?”无始说:“声称不知的人却是对‘道’理解深刻的人,自称知‘道’的其实却浅薄无比,说不知道的‘道’已深入其内,而夸夸其谈的只知道‘道’的皮毛罢了。于是泰清仰天长叹:“不知乃是知,知其实是不知,谁能明白不知的知呢?”无始接着说:“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看,看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说,说出来的就不是道。知道支配有形的东西是无形的吗?道不应该有名称的。有人问道就回答的,是不懂道的人,问道的人其实也没有听到道,道是无法问的,问了也无法回答。无法而要问,就是空问,无法回答而回答,就是空答。以空答对空问,若是这样,在外便不能观察整个宇宙,对内则不知万物的根本,因而不能跨越昆仑,不能遨游太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六、玄之又玄的至理--众妙之门(3)
庄子这段话,可能正是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话最透彻地解析吧。由此看来道家的思想是那样的玄妙难解,甚至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有人说“道”应该是一种领悟,一种体验,打个比方说,就好像骑自行车或者游泳什么的一样,会骑车的人和会游泳的人反复给你讲,你也认真听了,把他的话记个滚瓜烂熟,那你就真的会骑自行车或者游泳了吗?又比如你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时,就难以理解沉醉甜蜜爱河中的滋味,就算你的好朋友,反复地对你讲,你也不会感同身受。所以,认识道的玄妙,要靠学,要靠悟,更要靠证。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可以说是“玄乎其玄,众妙之门”。笔者也难窥其十之一二,说来也就是在门槛边转悠。苏东坡有篇小故事,写一个盲人,别人和他讲太阳的形象,一开始用铜盘做比喻形容太阳的形状,这个盲人听见敲钟敲锣的声响就以为是太阳,后来人们又用蜡烛作比喻形容,结果这个盲人又把长条形的东西都当做太阳了。道家思想玄妙之极,是难以轻易就能理解透的。因此这“道家思想十六观”也无非是“公案比语,外相包皮”罢了,笔者只是领大家到道家的门槛边转了转,真正登堂入室,领悟那玄妙无比的无极大道,还要靠大家自己精研经典,勤证妙悟。
当然,笔者对道家思想十分喜欢,但是我也不赞成大家就将道家所有理论奉为圭杲,道家的思想中肯定也会有不正确的部分,和我们现代的社会不相符合的部分,一味将道家经典中的字字句句都奉为神明圣旨一般,这却正是和道家的精神相背离的。
白居易当年读了道家经典后,写下了《感兴二首》。笔者在此录下,为本文第一部分“道家思想十六观”作结: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道家始祖——老子(1)
老子,以超越那个时代的无边智慧写下这样一本奇书,实在让人崇敬感叹不已。
说起道家人物,当然不可不说道家始祖老子。在道教的神仙中,老子传说成仙后被称为太上老君。不过《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整天在天宫里打卡上班,对着玉帝作揖打躬,像极了世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