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5页)
涝趺从Ω丁�
李济伯站起身形,背着手,走了两步,然后说道:“顾爵爷,你不用怀疑,老夫这次过来,就是想尽一点大明人的本分,不想看着忠臣良将跳火坑。二十多年前,老夫跟着辽东经略王在晋大人一同到山海关,当时也想着重整山河,有朝一日恢复辽东。哪知道二十多年过去了,非但山河未复,就连大明江山都要沦陷鞑虏之手,实在是愧对天下苍生,愧对良心啊!”
老头说着,眼中泪水滚落,伤心不已。
顾振华在一旁听着,也吓了一跳,王在晋这个名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在晚明的政坛上,王在晋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吏部都担任过高官,还出任过辽东经略。历经四朝,任职范围之广,实属罕见,而且还留下了相当多的著述,都成为了研究明朝的一手材料。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正统的史学界,却一直是懦弱无能的代名词,成了孙承宗和袁崇焕的绿叶。可是当网络兴起之后,一些草根翻开了故纸堆,却得出了颠覆性的结论。
或许有人能挽救大明朝,但是那个人一定不是袁崇焕,更不是孙承宗,而是王在晋!
顾振华也翻看过一些史料,尤其是有关八里铺城墙之争,当时大明朝遭受广宁惨败,14万大军化为乌有,辽西土地尽失。王在晋临危受命,出任辽东经略,他主张战略收缩,暂时放弃辽东,全力经营山海关,修筑八里铺城墙。同时联合漠南蒙古,共同牵制女真。
毫无疑问王在晋的策略是花费最少,让大明朝休养生息,专心解决内部问题的最好选择。可是偏偏那位被捧上天的帝师孙承宗跳了出来,王在晋为了93万两的八里铺城墙,精打细算,而那位堂堂帝师,却一年耗费五百多万两银子,连一里边墙也没修出来。
巨大的财政负担使得明朝不得不加派“三饷”,搜刮百姓,结果造成了李自成等人的起义,两线作战,才让大明朝彻底被耗死了。
一想到这里,顾振华对李济伯也是肃然起敬,能给王在晋这样的大牛人担任幕僚,这个小老头也是不简单啊!
“李先生,在下也十分敬佩王大人的深谋远虑,先生有什么指教,我洗耳恭听。”
“哎,深谋远虑人家不用,也是枉然。不说这些了,老夫这次前来,就是想提醒一下顾爵爷,你如果真正忠于大明,就应该立刻南下,逃到南京,或许还有一丝机会,山海关不能待了。”
“李先生,就算是平西伯想要联合满清,无非是双方合作而已,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吧!”
“糊涂!”李济伯毫不客气的说道:“有这种想法的,就是没脑子,十足的蠢猪!”
被老头痛骂,顾振华也灰头土脸,只好低下了头。
李济伯看了看顾振华,随即又笑道:“顾爵爷,我知道你不是笨蛋,这么说无非是还不信任老夫。不过老夫说了,这次过来,就是尽大明人的本分。吴三桂早就和满清有联系,眼下多半已经派人去搬请救兵了。满清多次劫掠中原,已经把大明朝底细都看透了,这次满清势必会趁机入关。老夫听说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奸诈阴险,他们有意大明江山,又怎么会容得下大明的太子,以老夫来看,吴三桂多半会投降满清,就像他的舅舅祖大寿一样,充当汉奸走狗!”
李济伯说到这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言尽于此,何去何从,顾爵爷自己决定吧!”
老头说完就往外面走,顾振华咬了咬牙,一横心说道:“先生且慢!”
其实当听到李济伯这番见解之后,顾振华就惊骇不已,他的推测竟然和历史一模一样,只要两个可能,要么这个老头才略过人,洞察世事,要么就是吴三桂有意派这个老头来试探自己……
究竟敢不敢赌,赌赢了,自己可能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内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