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5页)
还没成家,就分家叫人家笑话,可一寻思娘说的也对,婆媳本是两性人,与其在一起老打仗,不如分开都清静,住的这么近,分家也只不过是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啥也误不了,入了互助组,庄稼也不愁种,分开就分开吧!
就这样来贵家和儿子分了家。
第十三章(1)
第十三章
(1)
一天又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的平静而祥和。入了互助组,庄稼地里的活大部分都让年轻人干了,自己在家给他们看看孩子,做做针线活。
讶讶学语的孩子甜甜地喝声奶奶,亲亲孩子稚嫩的小脸,来贵家心里象喝了蜜,她多想抱上自己的孙子,可干啥啥行的儿媳妇就是没生下个孩子。可能是人家的心太大了,想得忙的都是大事,来贵家觉得自己可能是老了就喜欢这份宁静。
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做针线,累了抬头望望满眼都是绿色,榆树,枣树,杨树,个个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吃的饱饱的,喝的足足的可着劲的长,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孩子们在树下追逐玩耍,老妯娌们在一起做着针线,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扁豆花开了,一串串紫色的小花翘起小脑袋,羞羞涩涩地竖在低矮的墙头上。
丝爪花开了,黄灿灿的倒挂在树上,丝瓜架上。
南瓜花也不示弱,黄灿灿的小啦叭张开小嘴向丝瓜花吹嘘:“看我多强壮,我结的瓜一定比你的大。
母鸡们咕咕地叫着四下里找食,大公鸡抖动着它美丽的羽毛向母鸡们展示自己的美丽猛不丁抖起威风,飞到母鸡身上……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来贵家忘了这是谁的诗,她觉得自己现在过的就是诗上说的日子。只是少一点悠闲,但却有那份宁静祥和。她不求绵衣美食,也不求容华富贵,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但离老百姓的日子太远,就象那空中的圆月,有是有但却够不着。
渐渐地民儿也长大了,长的象院中的那棵白杨树挺拔而秀丽。初中毕业后他在村里教了一年书,第二年他穿上绿军装,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2)
(2)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忘不了这太平日子是谁给的,是毛主席!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毛主席是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神,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就是中国的太阳!,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毛主席说要入社,人们便牵上自家的牛、驴。把土地合在了一起。
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干二百天,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于是村村办起了食堂,建起了土造的炼钢灶,人们把自家做饭的锅,洗脸的盆,凡是带铁的东西都贡献出来,大炼钢铁;碗口粗的树砍了烧炭炼铁;村村干的热火朝天。
五八年本来是个丰收年,可是好好的庄稼熟了没人收,一多半烂在地里。结果当村村放过万斤卫星后转过年春天,庄稼人的三尺肠子就闲了二尺半,又赶上老天不睁眼天天阴,天天下、哭起来没完,三年大涝,本来就薄得可怜的家底,早已折腾了个精光,树皮、草根、麦糠,就连房梁上虫子咬得木头渣渣都成了人们充饥的“饭”虎恶、狼恶、没有饿恶,三年自然灾害,饥饿这条魔鬼,曾吞食过多少生命,李先生夫妇。白娘子,来福家两口子还有疯来贵都是哪时饿死的,赵家庄三百多口子人,出丧的连成了溜,饿死的人抬都抬不出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3)
(3)
六零年春天的一个中午,老天爷昏昏沉沉地挣不开眼,天灰蒙蒙的也不知是啥时候了,来贵家从坡里挖了一蓝子野菜回到家里用水淘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