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部分 (第4/4页)

有相当一部分是东北生产。”

“但是东北的重工业基本上都集中在南满,北满地区的工业主要以初级工业,也就是采矿、砍伐业,以及棉纺、火磨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里面。”

“而短时间之内我们还没有能力彻底的解放全东北,南满的工业基础我们根本就指望不上的情况之下。而要维持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满足部队日益增长的需要,没有一个自己强大的国防工业是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

“我们的军工产业,是通过在日军秘密仓库之中缴获的日军从太原兵工厂掠夺的部分机器设备,以及日军在占领沈阳兵工厂后抽调出作为储备的部分机器设备。以及在佳木斯缴获的日军为了北上战略,准备在北满地区建立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和工人基础上组建的。”

“虽然条件比关内各个战略区的兵工厂基础好的多,但是同样存在着机器设备大多老旧不堪,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后来通过部分技术图纸和情报,从苏联方面交换了一批机器设备,但同样也有很多老古董。甚至还有八国联军时期,沙俄从天津掠夺的北洋机器局的生产设备。虽然聘请了部分的苏联专家,但是生产能力受制于硬件条件,却是依旧上不去。”

“这样的基础,使得我们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并不高。去年的秋季作战,整个兵工厂全速运转,但生产能力却依旧无法满足战场需要。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不得已动用了库存。一场会战下来,库存炮弹几乎消耗一空。”

“而且所有军工原料,从枪炮弹使用的无烟火药、制造枪炮的钢材,试制制造子弹的弹壳铜都需要通过现金或是以货易货进口。不仅要受到苏联方面交货效率制约,还给军区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苏联方面生产的镍铬合金钢质量虽然不错。但是无烟火药质次价高。质量很不稳定。对弹药的性能影响很大不说,价格还相当的高。而且交货的时间经常拖拖拉拉,质量和效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保证。”

“而且对于维持一场战争最基本需要武器来说,单纯的依赖进口,不仅我们的财力承受不起。而且将自己的输血管放在别人手中,被人家时不时的卡一下脖子,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扩大并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产业,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必要的选择。”

第六百零一章 最致命的弱点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两位领袖,语气诚挚的道:“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几十万的部队,打的又是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一场战役下来,消耗的枪炮弹药,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单纯的依靠在战场上的缴获,根本就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

“因此建立符合我们自己战略利益以及战略决策相适应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主席、老总,东北的情况与关内无法相比。面对着占据绝对优势的日伪军,分散游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美国人始终拒绝全额付款,以及军工厂急需扩大和更换部分设备的情况之下,我们无奈只能将大部分的资金用来转口机器设备,以及军工原材料和技术。一方面借机组建自己的军工上游产业,比如炼钢、有色金属冶炼、大型合成化工厂。形成一套完成的军工产业链条”

“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兵工厂的规模与生产能力,并组建自己的下游生产厂。比如说,汽车生产厂。同时,通过利益交换引进一批苏联武器装备生产技术。比如苏制米格三战斗机、t二六坦克以及部分高射炮的生产技术。”

“主席、老总,说实在的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