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部分 (第3/4页)

去苏俄献媚。

重庆方面眼下掌握着主要舆论,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大肆抨击,那么对于延安来说,将会带来沉重的压力。至于你所遭遇的困境,是不是战争的需要,在人家的眼里什么都不是。人家只知道,自己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代表。

无论是针对李延平自己,还是他目前所担负的工作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杨震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自己抽时间去接待这二位一下。和他们好好的谈谈,如果实在不行再想其他的办法去解决。

想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李延平道:“老李,这件事我来处理吧。等你回去之后,派人将他们秘密送到我这里来。把他们夫妻,哦,对还有那个跟着起哄的叫什么来着,一起送到前指来,我抽空和他们谈谈。”

“至于老郭的想法虽说不错,但是投鼠忌器啊。将这些人拉到战场上去进行一把震撼教育,的确对我们今后某些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协助。但是让这些书生去战场,哪怕是蹭破一点油皮,都是一件麻烦事情。”

“这样,你回去告诉项主任和高禹民,让他们组织一批来根据地的这些教授,还有从青年学生之中选派一些代表,去专门收治重伤员的几座医院去慰问一下重伤员。让他们在医院里面接受一下教育也就是了,一线还是不适合他们去。”

杨震明显不太想因为这个话题耽搁太多的时间,而是将话题很快的转到了对苏美英三国的谈判之中。相对于这些教授带来的麻烦,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自己这三位抗联最高军政主官去处理。至于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杨震感觉还是自己抽时间找那两位谈谈比较恰当一些。

真的让他们去战场接受震撼教育,那还是算了吧。这些人虽说不能当祖宗供起来,但是还是要尽可能的多呵护一些。没有办法,发展科技、教育,搞建设是离不开这些知识分子的。尽管这些人很多的时候,很是让人头疼。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后世早就已经失去知识分子本色,一心只为捞钱的那些所谓专家的区别是相当大的。一个个都清高的很,脾气也都相当的倔强。尤其年纪越大、资格越来的,越自命清高。

得罪一个人,搞不好就上纲上线搞出一个不重视知识分子作用的问题来。再加上包括现在的军区装备研究部长熊大缜,还有刚从中央调过来的东北局那位东吴大学毕业之后,留学德国的重工业部的总工程师。

还有搞的李延平头大如斗的这二位顶头上司,自己北平大学的那位学长,现任东北局基建工程部的部长,只要是从关内调过来的,又担任领导职务的。还有很多曾经都是这些专家、教授的学生。

让学生去管自己曾经的老师,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先不说能不能管的问题,单单一个关系相处就很让人头疼。批评的轻了不起作用,批评的重了又违背了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道德观。

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

之前中央为了支持抗联和东北局创建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在杨震的求援之下,可谓是连压箱子底的人才都拿了出来。将十八集团军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除了新四军距离过远之外,其余各个根据地的所有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出身的干部全部调到东北工作。

尽管不多,但在这些想办法弄出来的专家和教授抵达东北之前,的确是解决部分燃眉之急。很多问题,都是他们解决的。比如说采购制造高射炮用钢的适用性问题,就是那位现任重工业部长解决的。

高炮也好,无后坐力炮也好,虽说都要使用特种合金钢来制造。但各种火炮的用钢,不是都一样的。其所用钢材内稀有元素,尤其是镍铬合金的比例,按照所需以及射速不同,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小口径高炮用钢,就因为射速高,而必须采取镍铬比例比较高的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