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部分 (第3/4页)
的代价,而且进展也异常的缓慢。每天的进度,甚至只能用米来形容。
面对着眼下整个天津城战场僵持不下的战局,以及越来越大的伤亡数字,陶净非可谓是一筹莫展。抗联投鼠忌器,在攻入城区之后无法使用火炮,只能用部队一点点的硬向城内推进。而日军却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炮火,根本不顾及中国人的死活。
使用舰炮与地面炮兵配合,在部队的攻击路线上,打出一道道密集的火墙。尤其是只能沿着主要街道行动的坦克,有三分之一战损的坦克,是损失在日军的拦截炮火之下。装甲防护性能再好的坦克,也架不住一发大口径舰炮的直接命中。
更何况天津战场上日本海军舰艇吨位虽小,但在日本海军一贯不惜削弱舰艇防护力,也要增加火力的疯狂概念之下。这些军舰上的舰炮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上的可是为数不少。就连那几艘几百吨的小炮舰和扫雷舰,都装备有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甚至那艘须磨号浅水重炮舰,配备了两门一百五十二毫米的舰炮。
尽管航空兵不惜代价,击沉了日军部署在天津的最大以及火力最强的两艘舰艇。但是日军剩余的舰艇火力,依旧是相当的强大。尽管狭窄的海河河面,限制了日军舰艇的大范围机动,但其上下快速机动的能力,还是一般地面炮兵无法相比的。
而且日军除了在炮艇上加装九二步兵炮,加强了那些只有几十吨的炮艇火力之外。还利用被困在天津的驳船、机帆船一类的民用船只,加装上九二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二十五毫米高射炮,改装为机动炮艇。
就连被日本海军调往天津,专门用于冬季舰艇机动的三艘破冰船,也各自加装了一门一百五十毫米重迫击炮,以及三七平射炮各一门。除了不断的为舰艇打通航道之外,在需要的时候也参与到火力支援之中。
为数不少的七十六毫米以上口径舰炮,在加上数量奇多的小口径机关炮以及山野炮。除了那些小炮艇之外,每一艘军舰都相当于一个机动炮兵连。这些军舰沿着海河上下行动,那里日军吃紧就向那个方向开炮。
在金汤桥争夺战最激烈的时候,那艘日本海军在香港缴获后,经过改装的那艘英国炮舰须磨号浅水重炮舰,以及装备了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七十六毫米高炮各一门,实际上是一个超级炮舰的第一零二号扫海艇和一艘小型炮艇。
甚至就停泊在金汤桥正面,面对东门正大街的河面上,直接开炮拦截沿着东门正大街突进的抗联坦克部队。在前面炮火观察员的引导之下,其一百五十二毫米舰炮与一百二十毫米舰炮打的是即准又狠。
抗联投入的坦克装甲再厚,也扛不住一发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炮弹直接命中。沿着东门正大街突击的抗联两个坦克排,在日军有意炸掉街道两侧楼房制造出的瓦砾堆中,被日军大口径舰炮火力覆盖而全部被击毁。
作为华北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一向是日军对整个华北驻军补给的中心。这里大大小小的日军仓库之中,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以及后备武器仓库。这些数量充足的弹药和装备,给日军死守天津带来了相当的底气。
仅仅天津一个海军仓库,就储备了五万多发炮弹。二十五毫米高射机关炮四十多门,十三毫米高射机枪近百挺,外加大量的炮弹和子弹。海军专用的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以及七十六毫米高炮也有二十多门。
陆军仓库之中,储备的后备武器,足够武装一个师团外加几个联队。其中陆军仓库之中不算山野炮,仅仅九二步兵炮和三一式山炮就有五十多门。也正是利用这些储备装备,日军对天津海军舰艇都进行了突击的改装。
每一艘舰艇,都增加了至少一倍的火力。反正这些舰艇暂时也不用出海作战,只停留在海河的河面上对地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